第359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3/3页)
“征服深空”之旅,也在这堆燃烧着脑细胞的文稿中,悄然启程。
拾光映画发生的一切洛珞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因为他的布置,有多少“文盲”编剧因此熬秃了头。
因为此刻他已经在按照计划,前往京城基地的路上。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标准是不可能降低的,高标准打造出来的高价值电影,那些编剧到时候都是受益人,这很公平。
至于那些在他看来其实很浅显的科幻知识,如果他自己出手,可能连一个星期都用不上就可以改编完成,但他却一点这么做的打算都没有。
这就是他开了两家公司的好处,这么多人也不是白养的,一个人也许不起作用,但一堆人聚集在一块总能帮他分担一些,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可以做多少他想做的事。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他突然想通了。
原来不仅是在写剧本和拍戏上,即便是夸父工程的项目也是同理。
他这么着急的打算拍戏拿积分,为的就是给自己在任务期内完成聚变之火的点燃,加上一层保险。
虽然京城基地的“伪弹性崩溃”、沪上的磁热耦合失超、合肥的激光同步性极限,这三座技术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工程进度表上。
但其实他完全没有必要把压力全放到自己身上。
各个基地汇聚的都是国家这一领域最顶尖的人才,虽然在此之前,聚变道路上并没有走几步,但那只是因为方向不对。
“路是对的。”
这一点他无比的确信。
夸父逐日方案跳出了稳态的泥潭,抓住了脉冲能量释放的本质。
精准爆破…液态LiPb三合一…仿生蜂巢基板…核心的物理推演和工程框架经过了初步验证,强磁场失稳的解决就是最好的注脚。
这个方向没错,那么……
王启明、李卫国、陈光华、周建军……一张张或沉稳、或锐气、或内敛的面孔在他脑海中浮现。
万明远院士的举荐信上圈出的名字,都是各自领域内最拔尖的专家,国宝级的人才。
张云超说“要人给人”,给的就是这些“人”。
“不是我一个人的战斗”
洛珞此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以前或许是他推演、他设计,但现在,是整个国家顶尖的头脑,在正确的蓝图指引下,朝着同一个目标开火。
王启明对极限辐照材料的理解无人能及,李卫国在微型超导磁体的造诣登峰造极,陈光华几十年的激光功力炉火纯青…这些人在各自的位置上,看到的细节,能想到的解法,未必会比他浅薄。
现在他必须确保这艘搭载着人类未来能源希望的巨轮,航向绝对正确;
一旦航向校准,船上的每一位顶级水手——这些国宝级专家——他们的每一份智慧火花,都将被充分点燃。
集思广益……这四个字在他心中格外有分量。
在正确的框架内,无数个灵感碰撞、无数次技术试错,总能趟出一条路来。
“一个问题的提前攻克”
他心中默算。
“就等于省下了一份可能需要耗费我数百乃至上千积分的关键解决方案!剩下的积分,就可以用到刀刃上,解决那些真正超出了当前人类科技认知极限的‘钉子’问题,或者留给后面必然会出现的新挑战。”
这种感觉,像是在指挥一场巨大的棋局。
他落子定下了最关键的棋路,将最强大的棋子准部署到了最能发挥其价值的方位上。
现在,棋局进入了最复杂的中盘缠斗阶段,他需要观察、判断、策应,让棋子们尽情施展,捕捉每一个可能制胜的“妙手”。
每多出一个来自团队的、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就等于为他节省下宝贵的“积分”资源,让他无需亲力亲为去兑换解药,可以将更大的能量积蓄起来,迎接更严峻的终盘决战。
外面还有难题如山,积分为零,但此刻这份源于对方案自信、对人才信任的笃定心境,像一块压舱石,稳住了他面对风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