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68章 春节前的多物理场控突破

第368章 春节前的多物理场控突破

    第368章 春节前的多物理场控突破 (第2/3页)

核心算法提供。

    针对冷却系统,洛珞放弃了追求全局高流速的方案,要求进行冷却流场的精细化分区设计。

    在靠近磁漏强区和高涡流热源的“热点”周围,设计微流体通道构成的涡旋热沉结构。

    这些小尺度涡旋并非无序湍流,而是被设计用于快速捕获并高效导走局部热点能量。

    针对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问题,洛珞将之前解决微观界面“伪弹性崩溃”的经验引入,在关键的结合部位采用更先进的金属-陶瓷梯度复合材料层间,其热膨胀系数从金属侧到陶瓷侧平滑过渡,有效降低了形变应力。

    同时,借鉴“龙鳞-G1”的设计,在高温部位的关键热界面嵌入特殊设计的微尺度空腔缓冲结构,用于吸收瞬间的热冲击。

    ……

    理论的宏伟蓝图落实到实验台上,简直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拉锯战。

    时间很快进入了严冬,临近春节,基地外已有稀稀落落的年味开始弥漫,但中心内部却与节日氛围绝缘。

    李卫国指挥的团队一丝不苟地执行洛珞的改造方案。

    事实上,即便有了引路者,和解决的思路,但试验也未必是一帆风顺的,前几次集成测试结果就很令人沮丧。

    几何重构后,部分区域的机械稳定性下降;微型补偿线圈的响应延迟超标,导致相位补偿失败,甚至在某些工况下产生新的干扰;引入的纳米薄膜在极端温度下发生预期外的性能退化。

    质疑的声音不可避免地在部分工程师私下交流中出现。

    “这想法太……超前了吧?”

    一位负责线圈集成的工程师在深夜加班调试失败后,疲惫地对着同事低语。

    整个中心的气氛如同沪上冬日那阴冷的湿气,沉闷而压抑。

    洛珞几乎全天泡在推演室或实验工坊,反复审视数据,调整模型参数。

    不过失败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简直是至理名言。

    在洛珞指导下,团队采取了更严苛的筛选标准:

    关键部件进行100%低温性能测试;补偿线圈驱动器完全重新设计,甚至动用了为更高频微波设备准备的储备器件;纳米薄膜的沉积工艺被优化,引入原子层沉积技术以提升均匀性和热稳定性。

    一次深夜的全系统低温预实验,当主磁场启动的瞬间,安装在激光通道旁的高速磁通传感器第一次清晰地捕捉到:

    在预期存在的微观瞬时磁畸变区域,纳米薄膜表面测得的杂散场强度显著低于未涂覆的参考样品!

    同时,优化后的补偿线圈阵列成功地在激光束监控摄像头的图像上,将光束的晃动幅度抑制了超过30%!

    “有效了!洛总!那层膜,还有线圈的相位……有反应了!”

    负责激光监控的年轻研究员熬夜通红的眼睛里爆发出光芒。

    这一微小但明确的信号,瞬间提振了整个团队的士气,也证实了洛珞理论的正确方向。

    当然了,曙光就意味着更艰难的爬坡。

    虽然单个效应有抑制迹象,但整体系统距离洛珞要求的激光偏转稳定在0.1毫弧以内、所有局部热点温度峰值可控的目标还很远。

    几何、磁场、热流三者之间的耦合干扰依旧复杂。

    超算模拟不断揭示新的相互作用点:补偿线圈产生的热影响到了高精度反射镜的镜面形状;微流体涡旋热沉的流量调配稍有偏差,反而在局部产生了新的扰流源。

    洛珞不得不频繁开启【拯救者勋章】的“超频状态”,每天的机会都不能浪费。

    那短暂的八分钟,成了他洞悉复杂系统核心矛盾的决定性时刻。

    他能看到多物理场数据流被慢放、解剖,各干扰源的传递链条和主导权重被快速标定。

    “涡旋热沉入口角度再优化3度,入口压降必须控制在这个范围以下,否则湍流能量级联耗散会失衡……补偿线圈组7和9的相位设定针对特定频率峰重新锁定,这个峰是镜面支架谐振诱导的……”

    他在会议中快速下达精准指令。

    同时,他也会亲自下场,在和材料组、加工技师们熬了几个通宵,反复打磨那些关键异形件的加工精度后,终于有了大幅度的进展。

    一直到时间逼近农历除夕。

    大部分实验已经暂停,研究所变得空旷,只有超导磁体中心依旧灯火通明。

    团队成员甚至要自发取消回家计划。

    “虽然很感激大家这份奉献的心,但……心意到了就可以,人应该是用不上了。”

    当洛珞听到许多科研人员甚至打算退了车票,留在基地过年时,不由轻声笑道。

    “要是真有打算退票的你可得拦着点,我怕到时候全放假了,他再买不到票,一个人留守基地也太惨了点。”

    “啊?”

    李卫国闻言有些愣住了,周围几个竖起耳朵的工程师也愕然地望了过来。

    “心意领了,人不用留下。”

    洛珞微微摇头,嘴角浮现出笃定的笑意:

    “思路已经有了,争取年前…把它啃下来。”

    此话一出,整个实验台周围,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洛总,您是说……”

    李卫国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带着难以置信的期待。

    “嗯”

    洛珞点点头,肯定了李卫国的猜测,那份经过连日思考、融合了艰深理论又落于工程实际的清晰路径在他脑中已经成型。

    “需要重新优化几个核心相位补偿点的参数组合,另外,7号区域那几个微流道入口的角度不对,要改3度。”

    他顿了顿,直接看向助理:

    “通知超算中心,场域囚牢模型我需要加个急,优先级提到最高,让他们那边值班的刘工准备好,我一会就上去联调。”

    他不再多做解释,径直走向工作台,开始快速勾画修改方案图。

    那动作流畅而精准,没有半分犹豫,仿佛那些困扰了团队月余的问题,在他眼中不过是几条需要重新规划的线条。

    李卫国猛地回神,巨大的惊喜来的太快,以至于冲散了些许疲惫。

    他没问任何细节,更没问有多大把握,他无条件相信洛总的话,因此连忙跟着布置道:

    “都听见了?!干活!按洛总指令立刻调整!快!工具车推进来!王工,去请光学组的张教授带着他们的标准镜下来协助定位!通知食堂,今晚……加餐!”

    那句“年前啃下来”像一针强力的兴奋剂。

    短暂的震惊后,是彻底的沸腾。

    沉闷压抑的氛围骤然被打破,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愿意为之奉献的心,但能解决问题,然后回家过年当然最好。

    工具箱被拖动的刺耳声、高频的指令呼叫、工程师们跑动时带起的风声混杂在一起,厂房里瞬间充满了斗志昂扬的“噪音”。

    洛珞则沉浸在全息数据模型里,手指飞快地操作着。

    他听到了后勤主任乐呵呵地回应李卫国那句“加餐”;眼角余光瞥见张工几乎是跑着冲出去协调计算资源;看到年轻的刘工一边啃着冷掉的小笼包,一边死盯着控制屏参数的变化。

    窗外寒风依旧,但厂房内忙碌的热气却一下子蒸腾了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成了沪上基地超导磁体中心有史以来最紧张却也是最热火朝天的冲刺。

    洛珞在推演室和实验台之间连轴转。

    联调模型时,他和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