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父女姐弟与长安学堂(4K,求订阅) (第2/3页)
父亲撤了圈禁的命令。”
原来,刘裕只是限制了刘义符的自由,但并没有禁足刘义符的生母张夫人,今日一早,张夫人就往徐府向刘兴弟请托,求她代为说情。
刘兴弟人如其名,非常重视姐弟感情。
原时空中,刘义隆与刘义康生隙,刘义康被逐出了建康,刘兴弟担心刘义康被害了性命,逼着刘义隆以刘裕的初宁陵发誓,因初宁陵在蒋山(南京紫金山),又称蒋山之誓。
当然,刘义隆违背蒋山之誓,这真的不能怪他。
刘兴弟死后的第二年,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刘义康无辜卷入范晔谋反案,刘义隆没有借此机会杀人,只是革除了刘义康的祖籍,将其流放。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又有人打着刘义康的旗号谋反,刘义隆依然没有违背誓言,留了刘义康的性命。
直到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因为北魏南侵,致使民心骚动不安,刘义隆担心再有居心叵测之辈冒用刘义康的名义趁机闹事,只得将他赐死。
刘义真并不意外刘兴弟会替刘义符求情,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落了难,想必大姐也会有相同的举动。
刘兴弟之所以在废帝风波中救不了刘义符、刘义真,则是因为那群辅政大臣不会和她一个妇人讲亲情。
但刘义隆不懂这些,当他听说大姐是为大哥来向父亲求情时,忧心忡忡地看向了二哥,唯恐二哥因此对大姐心生芥蒂。
刘义真回以微笑,心里并不恼。
刘裕听了刘兴弟的来意,一张脸当场就拉了下来:“此乃家事,无需你这徐家妇人登门问罪。”
别人怕刘裕,刘兴弟可不怕,真要敢打她骂她对她不好,她就敢去臧爱亲的坟前哭诉,看你刘寄奴百年之后怎么面对糟糠之妻。
“女儿是大郎的阿姊,看着他长大,为什么不能过问。”说罢,刘兴弟看向刘义真:“二郎,你说,你们的家事,我能不能管。”
刘义真当然要向着亲爹,他坦诚道:“阿姊爱弟心切,但父亲此举,也是为了阿兄着想,小弟已向父亲立下重誓,必保阿兄无虞,父亲圈禁阿兄,也是担心他心怀不忿,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
刘兴弟并不知道此事,她将信将疑道:“当真?”
刘义真苦笑:“父亲面前,小弟如何敢蒙骗阿姊。”
刘义隆同样不知情,但并不妨碍他为二哥说话:“阿兄言出必行,阿姊怎能怀疑骨肉至亲。”
刘兴弟面露愧色,向刘裕请罪:“父亲圈禁大郎,女儿如何不明白父亲的苦心,既知父亲不会应允,却又执意前来,只是想要让二郎在父亲面前立下誓言,留下大郎的性命罢了,如今看来,倒是女儿多心了。”
刘裕闻言,不再摆着一张臭脸,说句实话,姐姐爱护弟弟,做父亲的高兴还来不及,哪能真的为此生气,之所以故作不悦,只是为了拒绝刘兴弟的请求罢了。
一时间,父女、姐弟和好如初,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身处乱世,就不能少了亲族的辅助,只要刘义真在亲族内部有着让人信服的威望,亲人总比外人更可信。
雍州,京兆郡。
距离刘义真离开长安,已经两个月了,王修出任雍州刺史后,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懈怠。
泾水之战的将士抚恤早就发了下去,此前才被杀了一批养济院的官吏,接手的新人暂时被震慑住,不敢上下其手,从中捞钱。
但王修还是前前后后派出了三批亲信,明察暗访,甚至仍然觉得不够,他还微服私访,当面询问阵亡将士家属,确认抚恤如实发放,这才放心。
与此同时,又有一批遗孤进入了学堂,足有数千人之多,这也意味着原先的师资力量不足以教导这么多的学生,好在士族们对于刘义真的事业还算支持,在王修开口讨要下,他们派了不少子弟前来授课。
王修今日有暇,特地来学堂巡视。
学堂已经搬迁了地方,设在了曾经的桂阳公府,这是刘义真离开前下达的命令。
入学的遗孤们吃住都在这里。
关于教学内容,刘义真也有指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