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92刚满十二,是尚书令(4K,求订阅)

092刚满十二,是尚书令(4K,求订阅)

    092刚满十二,是尚书令(4K,求订阅) (第3/3页)

刘义真直言:“相貌上佳,只是不知品性如何,回禀父亲,娶妻娶贤,孩儿并不注重相貌。”

    这话不假,纳妾才看色。

    尤其是刘义真的妻子,将来是要当皇后,替他管理后宫,教导皇子的,如果品性不端,或者是个妒妇,将来少不得要休妻废后。

    听了儿子的话,刘裕不觉想到臧爱亲,对此深有同感,他道:“景仁品性高洁,其女又能差到哪里去。”

    刘义真张口欲言,刘裕似乎猜到他想要说什么,笑道:“为父不是随意指婚,在与谢晦商议之前,就已经让人观察过,是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将来也会成为你的贤内助。”

    “如此说来,倒是孩儿杞人忧天。”刘义真笑了笑,问道:“不知父亲又为三郎寻了哪家的女子?”

    刘裕对此并不上心,敷衍道:“就从阳夏袁氏择一嫡女罢。”

    阳夏袁氏即陈郡袁氏。

    《新唐书》记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

    山东,即关东地区。

    南方四大侨姓中,兰陵萧氏如今还只是次等士族,是因刘裕继母萧太妃而在刘宋一朝崛起,最终篡夺刘宋江山,先后建立南齐、南梁。

    陈郡袁氏在南渡以后,虽然没有出现过王导、谢安这样的人物,也不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那样曾经左右朝纲,但自汉代以来,始终保持着高门华族的地位。

    刘义隆娶袁家的庶女,这无疑是辱没了他的身份,但袁家的嫡女确是良配。

    不过,刘义真倒是有点吃惊,按照刘裕对刘义隆的一贯做派,即使是给他娶士族嫡女,也不应该是出自袁氏这样的高门。

    对此,刘义真心道:也许都是因为我吧。

    尽管破坏了刘义隆与袁齐妫的姻缘,但刘义真并不内疚,这件事对他们两个人都好。

    一个不需要因为妻子的出身而耿耿于怀,另一个也不需要再受丈夫的气,含怨而死。

    说过了家事,刘裕又提起了公事。

    “明日使者就会抵达彭城宣旨,等你领过旨意,后日就出发吧,我已让人提前去了京口,为你征召一万二千名将士,由王镇恶、沈田子、檀道济、王仲德四人各领三千精兵,随你入建康,守卫殿省。”

    刘裕不是很相信建康的禁军,所以北伐前,才会让朱龄石带兵入城,担负守卫殿省之责。

    如今刘义真虽然身兼中领军一职,但为稳妥起见,刘裕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万二千将士随行,亦可震慑宵小。

    刘义真闻言,拱手称谢。

    他心里暗道可惜,如今的天子是个傻子,否则的话,带了一万二千精兵入建康,怎么说也得在皇帝面前逞一逞威风。

    正当刘义真为此遗憾时,却听刘裕突然道:“民间有谶语,言昌明之后尚有二帝,车士可曾听闻?”

    刘义真心一沉,暗道:寄奴该不会是让我南下弑君吧。

    他有弑君的胆量,但不想杀一个分不清寒暑,口不能言,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子。

    “孩儿亦有耳闻,父亲是想要行废立之事?”刘义真有意把事情往废立上引导。

    真要搞封建迷信,完全可以废了司马德宗,另立司马德文,也应了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说法,真没必要直接把人杀了。

    哪怕先废再杀,也比直接派人把皇帝勒死要好。

    在刘义真看来,原时空中,刘裕把这件事情办得太糙了。

    如果刘裕真的让他去把司马德宗杀了,他多少也得劝上几句,就算劝不动,也会让人代替自己动手。

    好在刘裕坦言道:“还未下定决心。”

    刘义真长舒一口气,他记得刘裕是在年底弑君,还以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时间线,让这一举动提前了。

    “此乃大事,还需从长计议,父亲不可操之过急。”刘义真提醒道。

    “为父自有分寸。”

    次日,即八月二十六日,朝廷使者入彭城宣旨,拜宋国世子刘义真为尚书令,中领军,召其入朝辅政。

    刘义真没有推辞,当即领旨谢恩。

    宋国群臣称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