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安顿蜀都 (第3/3页)
通往深渊的门户,本身就以某种刻板的“DL-XXX”形式被记录在这些尘封的地质档案里?
他需要记录它。动作流畅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普通智能手机——屏幕保护的蓝天白云背景在文献堆里显得突兀而日常——对着那张布满注解的页面和前面几页的论述文字,认真拍了几张照片。手机自动在弹窗里标记:“煤田工程资料参考图 - 归档 - 待分类”。
做完这一切,他继续低头阅读。视线却再也无法完全投入眼前这些寻常的参数组合。一个个关联的、模糊的、甚至疯狂的问题在脑海中冲撞:DL点普遍的力学特性?某个特定点是否拥有奇特的空间属性?传送技术利用了这一点?抑或是选择这些点本身就源于某种技术规则?线索浮于纸面,却沉入千层地壳之下,无法掘取。
裴凡生捏了捏鼻梁,试图驱散因高强度阅读和精神紧绷带来的双重疲惫。目光下意识地抬起,扫向阅览区尽头那片高大密集的书架森林,如同检视自己感知的疆域。
就在视线的边缘,书架形成的幽深走廊连接社科区的位置。一个身影突兀地闯入视野一角——穿着一件质地挺括、长度及膝的米色薄款长风衣——正略略俯身,似乎在认真翻阅底层书架上的卷册。此时此地,初夏的空气中已裹挟着暑热的前兆,这深色长风衣显得不合时宜且极其醒目。更关键的是,在裴凡生目光触及那个身影的瞬间,它似乎极其短暂地微微侧了一下头!
裴凡生握住钢笔的手指没有一丝颤抖。他几乎是同频率地低下头,动作自然地把手边深棕色保温杯的杯盖拧开,浅浅喝了一口水。热水带着淡淡的菊花香气漫过舌尖。再抬眼看去时,那个米色的身影已然消失。拱门处人来人往,几个学生抱着厚重的社科类砖头书经过,步履匆匆,没有米色的衣角掠过视线。
是视网膜的错觉?光线折射的幻象?还是图书馆巨大空间中某一瞬短暂的交汇点?
心跳的节律快了两拍。裴凡生将保温杯轻轻放下。指尖在裤兜里那个一次性通讯模块的边缘以特定频率划动了一下。一行预设简码信息无声发出:
[LOC: LIB-E区 / 观察:异常米长风衣(目标热) / 持续72小时;
3. 协助执行:在满足环保空域管理规定前提下,协调蜀中EDC资源(非军事设备),对钻探遗址正上方及周边5公里山地区域,执行1次(仅限)120米高度上限民用无人机(普通可见光+热成像镜头)地貌快速扫掠,生成最新地表影像图用于模型比对验证。
他将“DL-447”这个点的相关坐标和参数模糊地整合进目标区域的宏观描述里。在提案末尾输入:
**审批路径:磐岩**
**提交状态:保存 - 待审核权限窗口开启**
点击“存档”。文档列表里多了一个灰色的文件夹图标,带着小小的“暂存”标记。一份希望渺茫、却不得不准备的敲门砖。
主屏幕被清空,只剩下巨大的“零识”平台徽标在一片抽象的星空背景下旋转。
墙角另一侧的地板软垫上。王飞翔席地盘膝。双臂在头顶伸直交握,带动着腰背核心缓慢地向前向下折叠。肩胛骨下,那片旧的、粘连的伤疤组织在深度拉伸下被无情撕扯,尖锐的酸痛如同无数细针攒刺,清晰无误地沿着神经末梢向上爬行,直冲后颈。每一口吸气都带着骨节摩擦般的滞涩。每一次将意识强行沉入更深长的呼吸节奏,那些凝固在黑暗深处的面孔——被触手缠卷瞬间瞪大的眼睛、最后关头推开自己后背的力量、粘液中无声崩解的躯体轮廓——便越发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他紧闭着眼,身体如同坚韧的弓弦在持续施压。汗珠无声滚落,砸在深色的瑜伽垫上,洇开小小湿痕。
墙上的电子钟无声地显示着:23:58
窗外,蜀州城的灯海依然固执地闪耀着,映照着窗玻璃上自己和房间设备模糊冰冷的倒影。监控墙上那个遥远的角落分屏中,“铁幕”死寂的影像纹丝不动。桌角,被遗忘在玻璃小碟里的那串茉莉花早已枯萎,干瘪卷曲的花瓣褪成死气沉沉的枯黄,紧贴着棕黑色的枯枝,一丝残存的香气也无。
公寓内部监控设备无声运转。空调循环风枯燥地拂过。机器嗡鸣是绝对的背景音,摘下眼镜,裴凡生回到房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