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熵痕:终末静默 > 第十四章 灰烬枢机

第十四章 灰烬枢机

    第十四章 灰烬枢机 (第2/3页)

    龙牙组 (Fang Cell):战术执行、突击、护卫。以王飞翔直属的“龙牙”班残部为核心,吸收“巴山连”中战力最强者。

    谛听组 (Listener Cell):科研分析、技术支持、异常解析。由裴凡生直接领导,以蓝湾苑现有科研班底为基础,高度保密。

    观星组 (Stargazer Cell - 暂未激活):潜在能力者招募、培养、特殊行动。作为远期储备。

    核心铁律:

    资源绝对优先权:“枢机”在蜀中境内拥有对EDC所有设施、装备、信息的最高优先级调用权限,必要时可强制征用“巴山连”资源。

    层级隔绝:成员仅知晓直属上级及必要联络节点,杜绝横向联系,最大程度抵御渗透与审查。

    密级独立:所有“枢机”行动档案独立于EDC总部系统,采用多重物理加密及古法秘钥(裴凡生启动《阴阳枢要》中记载的“封灵印”技术进行信息封锁)。

    启用禁术条款:为达成核心目标(追索“旧食”、复仇、查明真相),授权在极端情况下动用《阴阳枢要》中记载的非标准应对手段(涉及灵魂、空间、禁忌能量等)。

    “枢机”不是重建蜀中EDC,而是要在它的灰烬之上,锻造出一把淬毒的复仇之匕!它将是刺向敌人的利刃,也是悬在总部那些鸽派官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王飞翔看着那份简洁却锋芒毕露的框架,看着裴凡生眼中燃烧的冰冷火焰,胸腔里那几乎冻结的血液重新开始奔涌,带着铁锈和硝烟的味道。他猛地站直身体,右手握拳,重重击在左胸心脏位置,发出沉闷的声响,对着病床上虚弱的裴凡生,行了一个最郑重的战士之礼。

    “明白,统帅!”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再无一丝迷茫。“‘磐石’将是你手中最坚固的基石!‘枢机’所指,即是吾等兵锋所向!”

    蜀州大学,生物研究院主楼306阶梯教室。初夏午后的阳光被厚重的云层过滤得苍白无力,透过高大的拱形玻璃窗斜进来,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模糊的光斑。空气里浮动着粉笔灰的微尘、旧书页的气息,以及年轻躯体散发出的、带着汗意的蓬勃朝气。学生们低声交谈着,陆续走进教室,寻找自己的座位。

    前排靠边的位置空了一个,那是李芸的座位。桌面上干干净净,仿佛从未有人使用过。

    裴凡生站在讲台旁,背对着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本节课的标题:《地质微生物在极端压力下的群体感应与适应性进化》。粉笔划过黑板,发出单调的“沙沙”声。他的动作依旧流畅,笔迹清晰有力,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握住粉笔的指尖在微微发凉,每一次抬手都牵动着肋下尚未完全愈合的隐痛。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缓缓转过身,面向教室。惨淡的光线恰好落在他脸上。

    坐在后排靠窗位置的林默,几乎在裴凡生转身的瞬间,就捕捉到了那细微的异常。他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扫描仪,平静地掠过裴凡生的面容:脸色是失血后的苍白,近乎透明,在灰白的光线下泛着一层不健康的釉质。浓重的、如同淤青般的黑眼圈沉沉地压在他深陷的眼窝下,即使隔着镜片也能清晰看到。他的嘴唇干燥,唇色暗淡。尽管他努力维持着惯常的、略带疏离的学者式平静,但眉宇间那份如同磐石般也无法完全压制的、源自灵魂深处的疲惫和一种沉重的哀伤,却如同水印般清晰地浮现出来。

    裴凡生拿起激光笔,光束打在投影幕布上的分子结构模型上。“在极端压力环境下,”他的声音响起,依旧带着学者特有的冷静和条理,试图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引向复杂的生物机制,“微生物并非孤军奋战。它们通过释放和接收特定的信号分子,进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协调群体行为……”

    林默的视线微微下移,落在裴凡生握着激光笔的右手上。在按下按钮的瞬间,那修长的手指几不可查地、极其轻微地颤抖了一下。激光红点准确地落在了目标分子的键合位置,但那一闪即逝的失控,如同精密仪器齿轮间的细微沙粒,没能逃过林默的观察。他甚至在裴凡生平稳的声线下,捕捉到了一丝比平时更轻微的沙哑,仿佛声带也因透支而失去了部分张力。

    林默面前的平板电脑屏幕亮着,显示着复杂的课堂笔记界面,记录着裴凡生讲解的要点。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无声敲击,一行加密的观察日志嵌入在看似普通的笔记符号之间:

    观察目标:PFS01(裴凡生)

    时间:授课中

    生理状态:显著虚弱(面色苍白、眼袋深重、声线不稳、细微震颤)。能量水平:低(预估恢复不足50%)。

    精神评估:注意力存在间歇性涣散(目光空洞点:空座位)。情绪底色:疲惫、悲伤(强压状态)。意志力:表层维持(教学职责驱动)。

    威胁等级重估:显著降低(Delta级->Zeta级)。持续观察建议:高(关注其精神稳定性及恢复轨迹)。

    记录完毕,林默的目光重新回到投影幕布上的信号通路图,神情专注,仿佛只是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普通学生。他端起手边的保温杯,轻轻抿了一口温水。

    讲台上,裴凡生正讲到群体感应分子浓度阈值对生物膜形成的关键作用。幻灯片切换到一张深海热泉喷口附近的微生物电镜照片,密集的菌体在高压高温下相互粘附,形成一片片结构复杂的、粘稠的膜状结构。

    就在看到那密集、粘稠、相互缠绕的微生物聚合体的瞬间,裴凡生的呼吸猛地一窒!

    眼前的图像骤然扭曲、变形!那粘稠的生物膜幻化成了李芸身上疯狂蠕动的灰白色触须和暗紫色晶簇!冰冷刺骨的寒意如同毒蛇,瞬间从尾椎骨窜上头顶!胃部剧烈地痉挛,一股强烈的恶心感混合着深入骨髓的恐惧直冲喉头!冷汗瞬间从额角和后背渗出,浸湿了内层的衬衫!

    “呃……”

    一声压抑的闷哼。裴凡生眼前发黑,身体无法控制地晃了一下。他下意识地猛地伸手,五指如同铁钳般死死抠住讲台坚硬的木质边缘,指尖深深陷入木纹之中,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瞬间失去血色,变得一片惨白!那只握着激光笔的手剧烈一颤,红色的光点失控地在幕布上乱跳,“啪”的一声脆响,激光笔脱手而出,摔在坚硬的地面上,瞬间断成两截!

    清脆的碎裂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几十道目光瞬间聚焦到讲台上。前排的唐璐更是猛地抬起头,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惊愕和毫不掩饰的关切,她甚至下意识地微微前倾了身体。

    裴凡生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那些目光灼伤。他强迫自己压下翻腾的气血和眩晕,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勉强挤出一个极其微弱的、几乎看不见的笑容,对着台下,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抱歉……手滑了。”声音干涩得厉害。

    他缓缓弯下腰,动作僵硬得像生锈的机器,小心翼翼地捡起断裂的激光笔残骸。指尖的颤抖在拾取碎片时暴露无遗。他不敢去看唐璐的眼睛,那里面盛满的关切像针一样刺痛他。他害怕在那清澈的目光中看到追问,看到同情,那会轻易摧毁他辛苦构筑的、隔绝痛苦与恐惧的堤坝。

    他直起身,重新转向黑板,拿起一支新的粉笔。粉笔在黑板上划过,留下微微抖动的痕迹。他继续讲解着信号分子的扩散模型,声音努力维持着平稳的节奏,但后背冰冷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湿透,紧紧贴在皮肤上。

    蓝湾苑17A地下指挥中心。空气净化器的低鸣是唯一的背景音,混合着消毒水和电子设备散热的味道。巨大的监控屏幕上分割着蓝湾苑各出入口、关键通道以及外围几个重要节点的实时画面。代表“巴山连”巡逻小队的绿色光点在地图上缓慢移动。这里比一周前“热闹”了许多,但也更加压抑。几十个新增的工位上,坐着从渝前分部调来的“巴山连”成员。他们穿着同样的EDC深灰色制服,但彼此之间,以及与蜀中残存人员之间,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疏离和谨慎的审视。他们沉默地处理着手头的工作——大多是重建相关的数据录入、设备调试、巡逻排班——偶尔低声交流,眼神中混杂着对蜀中惨剧的震惊、对未知任务的茫然,以及对角落指挥台前那个沉默伫立的身影——王飞翔——的复杂审视。

    王飞翔站在中央控制台前,如同一块真正的磐石。他换上了一套熨帖的深灰色EDC制式指挥官常服,肩章上代表“磐石”权限的银色盾形徽记在冷光灯下闪着微光。背脊挺得笔直,仿佛能承载千钧重压,但眉宇间那如同刀刻斧凿般的疲惫和沉重,却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他面前悬浮着多个光屏:

    一份长长的、不断向下滚动的电子名单——《蜀中EDC分部及“铁幕”守卫牺牲人员初步统计名单(持续更新)》。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冰冷的“KIA”(行动中阵亡)。王飞翔的目光偶尔扫过那些熟悉的名字——老周、吴大伟、陈小曼……眼神深处会闪过一丝刻骨铭心的痛楚,随即又被更深的、钢铁般的坚毅覆盖。

    蓝湾苑主体结构及地下附属空间的三维模型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数十处红色的待加固点和新增的监控探头位置。模型旁边是实时工程进度条。“巴山连”的工程兵正在按照他的指示,对这座临时堡垒进行防御升级。加固合金门、增设能量***、优化逃生通道……

    一份长长的物资短缺清单,触目惊心的赤字从高能脉冲电池、特种复合装甲板材、加密通讯中继模块,到高级生物分析试剂、神经抑制药物……每一项都关乎生存和行动能力。

    一封来自“磐岩”总部的格式化询问邮件,主题冰冷:《蜀中重建进度周报(第一期)要求》。

    王飞翔的声音低沉而稳定,通过骨导通讯器清晰地传入相关人员的耳中,听不出喜怒,只有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命令:

    “抚恤小组,第三批匿名抚恤金发放渠道,加密等级提升至‘黑匣子’,进行三重交叉验证。务必确保资金流向绝对隐蔽,接收家属信息零泄露。重复,零泄露。”

    “工程组B队,报告:地下车库A2入口的‘堡垒-III型’合金防爆门安装进度?”

    通讯器传来回应:“报告磐石,主体框架焊接完成,正在嵌入能量阻尼层,预计两小时内完成抗冲击测试。”

    “很好。测试标准按最高阈值上浮15%。我要它连穿甲***的直射都能扛住。”

    “情报组,过去72小时,蜀州全境所有公共及加密频段捕捉到的异常能量波动数据,进行第三轮深度筛滤。重点:与‘幽灵震源’频谱特征(DL-447点记录)存在5%以上相似度的低频脉冲;任何超高能粒子束残留痕迹(参考分部遇袭现场残留图谱);特定频段的量子背景异常扰动(阈值参考谛听组新模型)。”

    “‘巴山’三组,巡逻路线C7区域,‘谛听者-IV’被动阵列反馈三次微震动异常(低于地震阈值),携带‘深瞳-II’便携式扫描仪立刻前往实地复查。保持二级战备,遭遇不明能量场或生物痕迹,立刻后撤报告,禁止接触!重复,禁止接触!”

    他的指令精准、简洁、高效,没有情绪的宣泄,没有多余的词汇。他像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精密机器,不知疲倦地处理着重建工作中千头万绪的琐碎和沉重。那份曾撕裂森林的狂怒,此刻被压缩进钢铁般的意志核心,化为驱动这台机器高速运转的冰冷燃料。他不再咆哮,所有的力量都内敛于每一个清晰明确的指令之中。

    处理完一叠电子签批文件后,王飞翔沉默地走到巨大的监控墙前。他的目光越过那些显示着蓝湾苑实时动态的分屏,最终落在一个被特意放大、占据角落的分屏上——那上面没有任何实时画面,只有一片象征着信号中断的、死寂的灰色雪花噪点。雪花噪点上方,一行猩红色的标签如同凝固的鲜血:【铁幕遗址】。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沉默的墓碑。背影在冷光灯下拉得很长,充满了化不开的沉重和一种近乎悲怆的孤独。

    蜀州大学主校区边缘,一座废弃的旧实验楼天台。这里曾是材料学院的测试场,早已荒废多年,锈蚀的管道和废弃的仪器外壳杂乱地堆砌在角落,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夜风在这里毫无阻挡,发出呜咽般的呼啸,卷动着林默米色风衣的下摆,猎猎作响。

    林默独自一人站在天台边缘,俯瞰着下方灯火稀疏的校园边缘地带,更远处是城北那一片被巨大阴影笼罩的区域——曾经的“铁幕”入口方向。他手中拿着那个光滑如鹅卵石的黑色平板,“深渊之眸”的界面泛着幽冷的微光。

    屏幕上,一份关于“样本-07”(李芸)的最终回收价值评估报告正冷冷地显示着:

    【样本-07(李芸)回收价值分析 - 最终版】

    生物组织基础数据完整度:82% ✔ (基于突破前“静滞场”及蓝湾苑医疗监控数据)

    畸变能量核心频谱特征(Bio-FB01):已记录核心频段 ✔

    深渊谐波(Ω-Kappa谐振子)特征图谱:部分捕获(突破瞬间爆发),核心谐振频率缺失 ⚠

    精神意念波动峰值(突破级):已记录 ✔

    可控性评估(基于血清抵抗模型及突破表现):已失效 ✘

    战略价值重估:降级为“次级参考样本” - 归档(冷存储)。

    结论冰冷而遗憾。

    林默修长的手指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