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六十五章 商侯

第六十五章 商侯

    第六十五章 商侯 (第2/3页)

    张汤根据形势,调整了新政的顺序,慢慢说道:“巨商加税,小民免税。”

    又是商道之事?

    一干公卿、列侯、宗室大臣逐渐琢磨过味来,和陛下无差别的针对所有人不同,当国储君显然对商贾之利更感兴趣。

    细细想来,也该如此。

    商业比起农业来,天生就有着更大的利益、致富更为容易的优势,对人的吸引力也更强。

    这便是“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

    人性总是趋利的,如果不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很难阻止百姓往利益更多的地方涌去。

    特别是商贾在变成巨富之后,必然会为了更多的利益,雇佣更多人手,占有更多奴仆,使更多人离开农田,长此以往,对朝廷就没有那么顺服了,甚至敢于对抗。

    刚死的大盐商、大铁商,就是现成的例子,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商人了,必须要出重拳了。

    在先秦各国中,秦对于“尽地利”最为积极,因为秦国,也是当初的关中,地广人稀的问题,在列国之中最为严重,所以商鞅变法竭一切手段促使百姓放弃其他职业,投入农业生产之中。

    相应的,就必须从律法上剥夺商人的某些政治权利,形成全社会,乃至全天下贬低鄙视“末业”的环境。

    比如,从事商业者,遇到战争,属于首先被征发的对象,到后来征发人数越来越多,连曾经做过商人或者父辈做过商人的也要优先征发。

    而因从事商业致贫者,可以任意收为官奴,这便是“七科谪”,那个谪拆开,正是“言商”之意。

    在战国末年,韩非子甚至直接把“商工之民”归为国家“蠹虫”之一,认为不彻底消除他们,国家必然破亡。

    韩之亡不提。

    大汉立国之初,中原百姓经历了漫长的战乱,急需恢复民力,故高祖时期仍然承袭重农抑商之政,对商贾征收更重的租税,禁止商人穿着锦绣、出入乘车。

    孝惠帝和吕后时期,朝廷对商人的各项律令就松了一些,不过仍禁止商贾家庭入仕为官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