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伦茨维恩和约 (第2/3页)
请求加入时,他们也没有反对,因为他们没做错什么,而且这肯定比漫无目的地游荡和洗劫附近村庄要好得多。
这一幕如此不同寻常,以至于传到了正在谈判中的黎塞留公爵耳中。他只是微微挑了挑眉,却什么也没说。
这也引起了丹麦外交官们的注意,他们当时是坎伯兰公爵和黎塞留公爵之间的中间人。他们印象非常深刻。看到他们齐头并进,步伐一致,几乎排成队形,他们误以为他们曾一起接受过大量训练,以便在战场上协同作战。这种效果甚至比看到这支号称世界陆上最强的庞大军队的规模和构成还要显著。
随后,他们力劝坎伯兰公爵不要拖延谈判,以免谈判破裂,导致一场血腥屠杀。
这对丹麦人和汉诺威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对后者而言,首要原因是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而对骄傲的丹麦人来说,则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是欧洲两大强国之间的仲裁者。这次谈判绝不能失败,也不应该失败!
至于坎伯兰公爵,他除了担心被敌军彻底歼灭之外,还害怕他们的普鲁士盟友会与凡尔赛单独媾和。倘若不幸出现这种情况,就像上次战争那样,英国和汉诺威就会发现自己孤立无援,面对众多敌人。到那时,就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吞并乔治二世国王的领地了。
经过一段僵持期,1757 年 9 月 8 日终于签署了一项条约,该条约对法国极为有利。
黎塞留公爵对自己颇为得意,但他犯了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征得国王的同意。他确实深信自己已完成了国王的意愿。首先,他在二十四小时内就结束了战事,这已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其次,他已确保坎伯兰公爵的援军返回家乡,到那里后将被安置并解散。他在这一条款中故意留有余地,认为等他们回家后再解除武装是最佳选择,当然,坎伯兰公爵并不愿意这样。
最后,他终于使汉诺威军队撤离,其中一部分人越过易北河,无法再渡河去与法国作战,其余的四五千人则在丹麦人的监督下驻扎在施塔德。
此外,法国人将占领不伦瑞克公国(不来梅)和韦尔登,但不包括施塔德,直至战争结束。最后,该条约划定了不得逾越的边界,尽管这些边界界定得并不明确。
9 月 10 日,应坎伯兰公爵的要求,又增补了三条条款以澄清条约内容。通过这些新条款,他请求盟军不要将其部下视为战俘,明确了越过易北河和留在施塔德的营队和骑兵中队的数量,并要求扩大先前确定的边界。最后,还延长了解散战败军队的期限。
为确保遵守这些条款,一切事务将由汉诺威的斯波尔肯中将和法国军队的第一中将维尔梅尔侯爵监督。
12 日,丹麦使节回到黎塞留公爵的营地,请求作一些小的改动,这位急于了结此事转而处理其他事务的老元帅公爵欣然同意。作为回报,他提出了一些小要求。
在如今这个进步与思想传播的时代,坎伯兰公爵投降的消息没过多久就传到了伦敦。到 1757 年 9 月 19 日,这消息在英国首都迅速蔓延开来,就像野火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谣言越传越离谱,每个人都在添油加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