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小卒要过河(下) (第1/3页)
其实李平康在那几日冥思苦想的时候就给大唐的商人群体做了一个总结唐朝商人虽然有钱,但活得是真憋屈,可以总结为五大憋屈
第一憋:当官没你份大唐律法白纸黑字写着:“工商杂户,不得入仕。”意思是你再有钱,连考公务员的资格都没有。哪怕你儿子是个神童,也只能继承你的市籍接着做商人。唐太宗时期稍微松了点口子,允许商人捐钱买个小官,但都是“骁骑尉”“飞骑尉”这类虚职,连个七品县令都摸不着。长安西市的大绸缎商王老五,家里堆着金山银山,儿子想进弘文馆读书?门儿都没有!
第二憋:穿衣服都犯法朝廷规定商人只能穿粗布麻衣,颜色不许用黄、紫这些高级色,更别想穿丝绸。长安东市卖珠宝的胡商阿史那,明明库房里堆着波斯锦缎,出门见客还得套着粗麻袍子,不然被巡街武侯逮到,轻则罚款,重则抽鞭子。就连你家闺女出嫁,嫁衣上多绣几朵花,都可能被骂“商贾僭越”。
第三憋:做生意还得看官员脸色官府搞“和市”(官方采购),说好一匹绢给三百文,真到结账时硬压到两百文。你敢不卖?《唐律》里写着呢:“不应与官市而强买者,笞五十。”意思是官府要买你就得卖,敢讨价还价直接打板子。更恶心的是“宫市”,太监拿着块破布头就说这是贵妃娘娘要的贡品,搬空你整间铺子还不给钱。
第四憋:税多到想哭,商人要交的税比农民多三倍。卖绸缎交“绡税”,运粮食交“脚钱”,连在市场上摆个摊都得交“埭税”。贞观十五年闹蝗灾,朝廷直接发话:“长安商人每家捐五百石米赈灾!”明明库房都见底了,还得咬牙充大户。最绝的是“徭役”,官府修城墙能让农民轮班,商人却要全家老小一起上工地,管你六旬老汉还是怀孕的媳妇。
第五憋:死了都遭人嫌你辛辛苦苦赚的钱,士大夫背地里骂你是“铜臭奴”。诗就连白居易这样的诗人都要在写《琵琶行》,非要扯句“商人重利轻别离”,搞得全天下都觉得商人没良心。就连死后立块碑,刻字工匠都嫌弃:“商贾的墓志铭?得加钱!”
不过商人也不是吃素的。有些狠人偷偷给官员塞钱,把儿子户口改成“农户”;胡商阿罗憾更绝,靠着给朝廷牵线买西域战马,硬是混了个“游击将军”的虚衔,但都是中后期的事情了。
也正是因为那大唐商人的窘境李平康才迟迟的没有开口说出自己的目的,他是什么人皇子亲王,他要是去经商那么皇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他估计自己能被大臣的吐沫和弹劾他的奏折给活埋了,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