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曲江诗会--斗诗1 (第2/3页)
李世民瞳仁猛地收缩——那日他刚在玄武门射落李建成,钦天监急报“日有蚀之“。此刻石板上的炭痕与铜壶滴漏的投影竟在眼前重叠,仿佛天意昭昭。
“传旨!“皇帝霍然起身,甲片撞得叮当响,“将这道算题刻成碑,立在弘文馆门口...“他忽然转头盯着李泰,“青雀监刻!“
李泰蟒袍下的手险些捏碎玉珠:“儿臣领旨...“话没说完,程咬金突然拍腿大笑:“越王殿下这回可要破费了!听说弘文馆的石碑都得用终南山青玉刻!“
李平康缩在长孙皇后身后装鹌鹑,袖中却悄悄攥着把炭笔——那松木焦香里分明掺着硫磺味儿,正是他上月从少府监库房“借“来的硝石废料熬的。李泰余光扫见他袖口黑灰,突然想起工部禀报平康楼翻修时运进的二十车松木,后槽牙咬得吱嘎响。
“陛下!“李淳风突然扑跪在地,官袍沾满炭灰,“臣请康王献出这炭笔的制法!“他撇了一眼李平康继续道:“这炭笔制法,或可改良司天监的日晷刻录!“
池畔秋风忽卷,一片银杏叶粘在李世民甲片上。皇帝屈指弹飞金叶,看着它飘飘荡荡落进李平康怀里:“准了!三郎明日就把炭笔料单和制法抄送司天台...“他忽然咧嘴一笑,“记着用你的鬼画符誊写!“
因为李二和长孙的到来诗会算是正式的进入了主体,李二和长孙坐在七层诗台的最高处,王公大臣都坐在下面的台阶上,最下面是那些才子佳人,皇子们都在两侧的露台上,现在整个诗会的会场上都弥漫着贞观醉的浓香。
此时那些武将身前的琉璃酒壶中早就换了一茬新酒,浓烈醇香的贞观醉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不过那千贯一斤的价格也让所有人都暗自的惊叹。
“今年曲江诗会是这两年最大的一次诗会,希望今年诗会可以多出一些流芳百世的好诗作”李二兴致很高的说道。
李承乾是太子他的位子是百官之首,他起身对李二和长孙行了一个叉手礼:“父皇请您为今年的诗会赐诗一首,就当是给诗会开场了。”
下面的众人也齐声应和太子的提议,李世民站起身看了看下面的文武重臣豪迈的道:
金风淬剑玉凝光,青冥重辟九霄章。
曲江不载千尺浪,寒星坠地酿新霜。
此诗一出下面一片叫好的声音,李平康哪儿懂啥诗词啊,幸好他有金手指胸前的玉佩一热这首诗的解释就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他都没想到一首诗可以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来,又是练兵又是收权还有要革新和一血渭水之耻的决心。
“朕已经做完了,下面就请众位前来献诗吧,这样朕先出一题目。”李二望向远赴的一片菊海“现在已是深秋之际,此时正是菊花盛开之际,就请诸君以菊为题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