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25章 着手经济改革

第325章 着手经济改革

    第325章 着手经济改革 (第2/3页)

营、酒类专卖等经济政策的大辩论。

    但翻来阅去,江瀚却怎么也不满意。

    这些古代的经济思想,固然有其闪光点,比如认识到了国家调控的重要性,关注民生与财政。

    但其核心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首先,这些经济改革,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君主专制,而并非为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众生活。

    其次,很多书都强调“重本抑末”,将商业视为需要压制和防范的对象,缺乏对商业流通价值的深刻认识。

    再者,这些理论多是经验性、政策性的总结,缺乏严谨的数学工具和系统的经济学理论支撑。

    对于货币的本质、信用创造、通货膨胀等关键问题,认识非常模糊,甚至还有不少错误。

    依靠这些典籍,难以构建一套适合新时代的、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系。

    眼看从故纸堆中找不到理想的答案,江瀚又转变思路,召见了一些成都及周边的商人。

    他想从实践层面了解这个时代的商业逻辑,探讨探讨经济发展的可能。

    但很可惜,前来觐见的商人,基本都是些小商小贩,经营的也多是一些布匹、杂货等传统行当。

    由于此前战乱、以及对旧有豪绅势力的清算,四川境内的大商贾基本已经不复存在。

    而这些中小商人,在江瀚问及如何促进商贸、稳定物价、建立信用时,大多语焉不详。

    话语间的意思,无非就是希望获得某种商品的专营权、降低关卡税厘等老一套。

    对此,江瀚也很无奈。

    在这个权力主导的社会里,商人想发大财,往往只能寻求垄断和特权庇护。

    真正的市场创新和商业智慧,在这种环境下难以孕育,他们的见解也难称高明。

    无奈之下,江瀚也只能自己亲自动手,结合一些后世的观点,先设计最初步、最基础的经济改革框架。

    在新框架下,首先重农肯定是没错的,必须坚持。

    在这个生产力相对匮乏的时代,农业是绝对的基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无农不稳。

    但对于传统的抑商政策,那就有待商榷了。

    要想办法让官员士人们意识到,商业在促进物资流通、活跃经济、增加税收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江瀚的设计中,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

    农为国之基,商为国之富,农商并举,两者缺一不可。

    没有农业的稳定,商业是无根之木;而没有商业的繁荣,农业也难以实现更高的价值和剩余转化。

    对于这个想法,江瀚还特意将刑部主事薛志恒找了过来,想与他一起探讨此事。

    薛志恒现在虽然是刑部主事,但当年在龙安府时,他薛家好歹也是走遍松潘、卫藏经商的大家族。

    而听了江瀚的想法,薛志恒敏锐的意识到,自家王上很可能有大动作了。

    说实话,对于现在刑部主事这个岗位,薛志恒心里是有些不甘的。

    虽然名义上,刑部主事也能算作大九卿之一,是一等一的大官。

    但这个职位听起来虽好,可手中权利却不怎么样。

    原因无他,因为刑部实在没什么大案子办,纯属闲差。

    当初平定四川时,各地的百姓和兵将,早就已经把该杀都杀了,哪还轮得到他。

    在明晃晃的钢刀下,谁又还敢再作奸犯科?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地方官府早就自行解决了,哪还轮得到他这个中枢的刑部主事上手?

    薛志恒最近的日子可谓是颇为悠闲,每天在衙门里泡茶闲谈,一待就是一天。

    看看自己,再看看学部、农部、户部的忙碌模样,他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

    因此,当薛志恒听完江瀚的经济改革想法后,他便敏锐的意识到,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

    他绞尽脑汁,随后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上英明,商贾一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门道可多了。”

    “依微臣浅见,如果王上想要改革经济框架,首先便要统一币制。”

    “而统一币值,则需要小心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现象。”

    听了这话,上首的江瀚眼前一亮:

    “哦?”

    “你仔细说说,什么叫‘奸钱日繁,正钱日亡’?”

    薛志恒见状,连忙补充道:

    “王上明鉴,容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二。”

    “请王上试想,如果汉王府发行有两种钱,皆是当十文面值。”

    “一种以精铜所铸,一枚实值十文;而另一种则以劣铜杂铅锡,其本身价值不过五六文。”

    “要是普通百姓拿到这两种钱币,会如何做?”

    不等上首的江瀚回答,他便自问自答道:

    “如果微臣手上有这两种钱,必定是将精铜好钱藏于家中,然后将劣质烂钱拿出去交易置物。”

    “甚至微臣心再黑一点,还可以把精铜好钱融了,铸成劣质烂钱,从而达到价值翻倍的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长此以往,市面上流通的都将是劣钱,而好钱荡然无存。”

    “此后物价腾贵,民间怨声载道,官府信用扫地。”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

    薛志恒洋洋洒洒地讲了半天,而江瀚则是一脸惊异地看着他。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薛志恒竟然还懂“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

    江瀚有些诧异:

    “这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

    薛志恒听罢,摇了摇头:

    “非也。”

    “这是前人早已有之的观点,并非是臣下总结出来的。”

    “只不过”

    江瀚追问道:

    “只不过什么?”

    薛志恒挠了挠头,有些难以启齿:

    “只不过我薛家之前就是这么干的。”

    “当时在明廷治下,我薛家就经常熔炼官钱,私铸劣钱”

    他生怕江瀚误会,连忙补充道:

    “王上放心,这些都是之前干的。”

    “臣下已经改过自新,而且薛家也都搬来了成都,府里更没有什么工坊能够再私铸铜钱。”

    江瀚听了这话,差点没一口茶水喷出来。

    好家伙,原来这厮以前就干过这买卖,果然是实践出真知,难怪这么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