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学历过剩?她在家政界封神 > 第10章 记忆的温暖

第10章 记忆的温暖

    第10章 记忆的温暖 (第1/3页)

    苏蘅的指尖轻轻覆住李老先生腕间的红痕,那圈淡红色的印记不像是抓挠出来的——她做过家庭治疗案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因焦虑自伤时,抓痕通常呈片状,而这道压痕边缘整齐,更像被细绳或带子长时间束缚过。

    “爷爷咱们先回家好不好?“她放轻声音,像哄实验室里因分离焦虑哭闹的幼儿,“您看,您的拖鞋都没穿,李奶奶该着急了。“说着便半扶半搀地将老人往对门引。

    李老先生的脚步虚浮,却在摸到自家门框时突然顿住,浑浊的眼珠转了转:“小蘅...我家的门,是不是变颜色了?“

    苏蘅心头一紧。

    上周三她帮李太太换门锁,特意挑了和原门同色的深棕色,老人当时还夸“比原来的亮堂“,如今却连门的颜色都记不得了。

    门刚推开,李太太就从厨房迎出来,围裙上沾着面粉:“老苏!

    我正熬你爱喝的银耳莲子羹——“话音未落,她就瞧见丈夫皱巴巴的衬衫和苏蘅搀扶的手,脸色骤变,“又跑出去了?“

    李老先生像被戳破的气球,缩着脖子往苏蘅身后躲:“我就...就想看看孙子回来没。“

    李太太的眼眶立刻红了,她扯过沙发上的薄毯给丈夫盖上,手指在老人手背上轻轻摩挲:“小苏,真是麻烦你了。

    这两天他总说要等孙子,可小慧出差得下周末才回来。“她吸了吸鼻子,“上周社区医院的大夫来家里,说...说他这是轻度认知障碍。“

    苏蘅在沙发另一侧坐下,注意到茶几上倒扣着的诊断书——林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字样还露着半角。

    李太太的手指绞着围裙带子,指甲盖泛着白:“我们不敢告诉小慧,她刚升部门经理,压力大。

    可老苏最近越来越不对劲,前天把洗衣机当冰箱,往里头塞了三个苹果;昨天半夜非要去阳台找他的老战友,说人家约了下象棋...“

    “奶奶,我能看看爷爷最近的作息记录吗?“苏蘅从工具包里取出笔记本,“心理学里有个'记忆锚点'理论,通过固定的日常线索能帮患者强化记忆。

    比如他总记挂孙子,咱们可以把小慧的照片做成日程表,每天早上和他一起看...“

    李太太的手突然停住,她抬头时眼里有水光在晃:“小苏,你...你是说,这病还能慢慢好?“

    “认知障碍不可逆,但科学干预能延缓恶化。“苏蘅翻到之前做的家庭治疗笔记,“我研究生时参与过认知症老人的社区干预项目,当时有位爷爷通过记忆训练,半年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了30%。“她指着笔记里的思维导图,“关键是要找到他最在意的记忆线索,然后用重复的、有情感联结的活动把这些线索固定下来。“

    玄关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李小姐提着公文包进门,看见沙发上的父亲,瞳孔猛地一缩,随即快步走过来蹲在老人膝前:“爷爷,我是小慧呀,您看这是您教我织的围巾!“她从包里抽出条藏青色围巾,针脚歪歪扭扭,“您说要织到我嫁人那天,现在还没完工呢。“

    李老先生盯着围巾看了足有半分钟,忽然露出孩童般的笑:“慧慧...你小时候总把毛线团当球踢。“

    李小姐的肩膀抖了抖,她抬头看向苏蘅时,眼角还挂着泪:“苏姐,我妈说您在想办法帮爷爷。

    需要我做什么您尽管说,我爸...他以前是中学语文老师,最要面子,现在连自己教过的学生都认不出了...“她吸了吸鼻子,“上周他非说楼下王太太是他退休前的同事,追着人家背《滕王阁序》,王太太吓得直哭...“

    苏蘅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深痕。

    她想起导师说过,认知症老人的记忆像被揉皱的纸团,干预的过程就是慢慢把纸团展开,让那些重要的、有情感价值的记忆重新显形。

    “这样吧,慧慧姐。“她合上笔记本,“我需要整理爷爷的人生时间轴——他最骄傲的事、最常提起的人、年轻时的爱好。

    这些信息能帮我设计记忆训练的'锚点'。

    比如他是语文老师,咱们可以每天和他读一段以前教过的课文;他总提孙子,咱们可以把小慧的视频剪成五分钟的片段,早中晚各放一次。“

    李太太突然握住她的手,掌心全是汗:“小苏,这些...需要很多时间吧?

    你本来只负责做饭打扫的。“

    “奶奶,照顾老人本来就是家政服务的一部分。“苏蘅回握她的手,“而且,这对我来说也是专业实践。“她想起上周张女士的话——“专业的人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