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记忆的温暖 (第2/3页)
该被专业对待“,喉咙有些发紧,“我明天就去图书馆借《认知症非药物干预指南》,再整理套训练计划。“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帘,李老先生抱着围巾靠在沙发上,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
李小姐轻手轻脚给他盖好毯子,转身时眼睛亮得像星子:“苏姐,我爸昨天还问我'那个戴眼镜的小保姆怎么总盯着我笑',我当时...没敢说你是硕士。“她忽然笑了,“不过现在想说了——等您的训练计划出来,我要拿给社区主任看,咱们小区该有个专业的认知症照护示范户。“
苏蘅收拾工具包时,瞥见茶几上李老先生的老花镜。
镜腿缠着圈淡蓝色毛线,和李小姐手里的围巾颜色一样——那是老人还没忘记时,给孙女织的“半成品“。
她把笔记本按在胸口,里面刚记下的待办事项洇着墨香:联系林大附属医院认知症中心要评估量表;整理李老先生的教案和学生合影;定制带日期的记忆卡片...
楼道里的声控灯在她关门时亮起,赵琳的工牌还贴在对门的信箱上,红底黑字的“资深保姆“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苏蘅摸出手机给金管家主管发消息:“李宅需要增项服务,关于认知症老人的记忆干预,申请使用公司资源库的专业资料。“
屏幕蓝光映着她微扬的嘴角。
这次,她要让学术知识变成老人记忆里的光——不是照见遗忘,而是照见那些从未消失的爱。
九月的阳光透过纱帘在客厅铺了层金粉。
李老先生扶着沙发背站起来时,苏蘅正往玻璃罐里装新晒的桂花——那是老人今早主动提出“要给慧慧做糖渍桂花“,还准确记起孙女最爱“桂花香里带点甜“。
“小蘅你看!“老人颤巍巍举起手中的语文课本,封皮边缘泛着旧黄,“《背影》这课,我昨天读了三遍,今早能背出'我买几个橘子去'那句了!“他浑浊的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子,“以前教学生时,总说要读出父亲的慈爱...你听我念得对不对?“
苏蘅放下玻璃罐,刚应了声“好“,厨房就传来李太太的抽噎。
老太太擦着泛红的眼睛探出头:“老苏,你上次完整背课文,还是小慧上高中那会儿。“她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日程表,是苏蘅用彩色便签贴的——周一读《荷塘月色》、周三练系鞋带、周五看小慧的出差视频。
李小姐抱着笔记本电脑从书房跑出来,发梢还沾着刚才给爷爷整理教案时的粉笔灰:“爷爷你听!
我把您带过的学生留言录做成了语音包,王叔叔说'李老师的板书比教科书还工整',张阿姨说'您给我改的作文,我现在还收在抽屉里'...“她点开播放键,苍老的女声混着电流声飘出来:“李老师,那年我高考前发烧,是您背我去的校医室...“
李老先生的手突然抖起来,他摸索着抓住孙女手腕,指腹蹭过她手背上的小痣——那是他教小慧织围巾时,针戳出来的。“慧慧...你小时候总说手背痒,我就给你揉这儿。“他喉咙发紧,“原来...原来他们都记得我。“
苏蘅悄悄退到玄关。
她手机屏幕亮着,是金管家主管凌晨发的消息:“李宅的客户满意度评分9.8,创公司新高。
总部让你写份认知症照护案例,下周在新人培训会上分享。“指尖刚要回复,门铃声突然炸响。
“谁啊?“李太太擦着眼泪去开门。
苏蘅抬眼时,正看见对门的赵琳站在楼道里。
那女人今天没穿工牌,米色套装熨得笔挺,手里捏着个牛皮纸文件夹,封面上“房产委托“四个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李太太好。“赵琳笑得像朵带刺的玫瑰,目光扫过客厅里的苏蘅时顿了顿,“我是来给老先生送东西的。
上次打扫时在储物间翻到份老文件,想着老爷子爱怀旧...“她晃了晃文件夹,“您看现在方便吗?“
李太太的笑容僵在脸上。
苏蘅记得,赵琳半个月前被李小姐委婉辞退——她总把老先生的降压药和维生素混着放,还抱怨“照顾老头比带三个娃还累“。
“奶奶,我来吧。“苏蘅上前半步,挡住赵琳的视线。
她注意到对方指尖沾着淡淡的印泥味,文件夹边缘有折痕,像是被反复打开过。
更蹊跷的是,赵琳的视线总往李老先生手边的老花镜飘——那副镜腿缠着蓝毛线的眼镜,是老人现在每天必戴的“记忆锚点“。
“赵姐有心了。“苏蘅伸手要接文件夹,余光瞥见李老先生突然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