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学历过剩?她在家政界封神 > 第11章 暗流涌动

第11章 暗流涌动

    第11章 暗流涌动 (第3/3页)

要的“。

    她望着苏蘅蹲在老人膝前的背影——那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和她当年在老家带孙子时穿的一模一样,凭什么这个硕士就能把老人哄得团团转?

    “赵姐,桂花糕我端去厨房热着?“苏蘅起身时撞了撞赵琳的胳膊,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李太太说爷爷胃寒,温着吃好。“

    赵琳看着她接过瓷盘的手——指节修长,指甲剪得整齐,没有她常年做家务留下的茧。“不用。“她扯过围裙擦手,转身时故意撞翻了茶几上的茶杯,“哎呀,水洒了。“褐色的茶水浸透文件复印件边缘,她弯腰擦拭时,目光扫过苏蘅帆布包露出的《家庭系统治疗案例集》——封皮上用铅笔写着“苏蘅“两个字,字迹工整得像刻上去的。

    傍晚收工前,李太太往苏蘅兜里塞了罐自酿桂花蜜。“小蘅,“老太太拍了拍她手背,声音轻得像落在桂花瓣上的雨,“赵阿姨从前带过我家月嫂,人不坏,就是......“她欲言又止,望向正在阳台收衣服的赵琳——后者正将李老先生的羊毛衫用力抖开,衣扣崩掉一颗,滚进了花盆里。

    苏蘅捏了捏兜里的蜜罐,想起今早整理老人药箱时发现的端倪:降压药少了两颗,而赵琳昨天说“怕老人忘记,帮着数过“。

    她没有戳破,只在药盒上贴了张便签,用加粗字体写着“每日一片“——这是应用行为分析里的“视觉提示法“,防止认知障碍患者误服。

    回到出租屋时,月亮刚爬上晾衣绳。

    苏蘅刚把帆布包放下,手机就响了。

    屏幕上“金管家·李薇“的来电显示像团小火苗,灼得她指尖发颤。

    “苏蘅啊,明天上午十点,我去李老先生家做工作评估。“李薇的声音甜得发腻,“赵姐说你最近服务特别用心,我得当面看看。“

    苏蘅捏着手机的手紧了紧。

    她记得上周例会上,赵琳状似无意地说“现在高学历保姆就是不一样,文件都能看出花来“,当时李薇的笑里就带着刺。

    她拉开抽屉,取出用活页夹整理的服务记录:老人情绪波动记录表、饮食调整对照表、用药提醒日志,每一页都贴着便签,标注着对应的心理学理论——这是她从导师那里学来的“证据链工作法“,用数据支撑服务价值。

    “好的李经理,我明天提前到。“她的声音平稳得像实验室里的测谎仪,“需要我准备什么资料吗?“

    “不用不用。“李薇的笑声里有猫玩线团的狡黠,“你人到就行。“

    挂了电话,苏蘅打开电脑。

    屏幕蓝光映着她微抿的唇,键盘敲击声像极了本科辩论赛准备资料时的节奏。

    她调出《家政服务风险评估表》,在“人际矛盾“一栏写下“赵琳:嫉妒心驱动的竞争行为“,又在“应对策略“里列出:1.强化雇主信任(展示服务数据);2.暴露对方不当行为(收集证据);3.用专业度建立壁垒(引用行业标准)。

    窗外的桂香涌进来,裹着楼下便利店的人声。

    苏蘅合上电脑时,瞥见工具包夹层里的画——李老先生用蜡笔涂的,一个扎马尾的姑娘举着太阳,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小蘅是光“。

    她轻轻摸了摸画角的折痕,将活页夹塞进帆布包最里层。

    明天的阳光,该照照那些见不得光的小心思了。

    月光漫过窗沿时,赵琳正蹲在楼道里给李薇发语音。

    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她泛青的脸,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她总翻老人东西,药箱、存折,啥都看。

    您明天来,保准能看出问题。“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听见楼下传来收垃圾的声响,像极了苏蘅整理文件时的翻页声。

    而此刻的苏蘅,正把最后一张便签贴在服务记录上。

    便签纸是暖黄色的,上面用红笔写着:“专业,是最好的铠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