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神秘来电,疑云重重 (第1/3页)
蓝山咖啡馆的铜铃在苏蘅推门时轻响,混着现磨咖啡的焦香钻进鼻腔。
她抬腕看表,两点五十八分,比约定时间早了两分钟。
靠窗第三桌空着,深褐色木桌上还留着前客的杯痕,被服务员匆匆擦过,水迹在暖黄灯光下泛着浅淡的光。
苏蘅挑了斜对面的位置坐下,帆布包搁在腿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包带——那里缝着妈妈亲手绣的小百合,针脚歪歪扭扭,是她离家时塞进行囊的“护身符”。
玻璃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有穿西装的男人匆匆掠过,有遛狗的老太太驻足逗弄脚边的比熊犬。
苏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靠近第三桌的人,直到两点五十九分,一个戴深灰鸭舌帽的男人在目标位置落座。
他压着帽檐,只露出半张紧绷的下颌,右手食指关节抵着太阳穴,像是在平复情绪。
“苏小姐?”男人开口时,苏蘅才发现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比电话里更哑,“坐过来吧,这里说话方便。”
苏蘅起身时,帆布包带勾住了椅腿,“哗啦”一声,活页夹从包里滑出,几页写满批注的《0-12岁儿童自主意识培养量表》散落在地。
她蹲下身去捡,余光瞥见男人的鞋尖动了动,像是想帮忙又止住了动作。
“谢谢。”她坐回第三桌,将活页夹抱在怀里,“您说有重要信息,具体是?”
男人摘下帽子,露出泛青的鬓角,眼尾有两道深纹,像是长期熬夜的痕迹。
“我姓王,是刘世明的大学室友。”他从西装内袋抽出一张名片推过来,“刘总最近为家里的事愁得失眠,他夫人上周在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再这么焦虑下去要影响甲状腺——”
“刘世明?”苏蘅打断他,“是金管家派单系统里那个预约了下周上门的企业高管客户?”她记得李薇昨天刚在群里通知,说有位刘先生指定要“高知背景的保姆”,简历筛选了三轮都不满意,最后把她的资料单独推了过去。
“对。”王姓男人的手指叩了叩桌面,“刘总看过你的服务案例,李宅那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现在能自己用记忆卡片认家人,赵教授家的双胞胎从抢玩具到合作搭积木——这些他都查过。但他不方便直接联系你,怕被太太觉得‘不信任她’。”
苏蘅的脊背绷直了。
她想起上周整理客户档案时,刘太太的资料栏写着“全职主妇,曾任职重点小学教师”,而刘先生的备注是“工作狂,近三年出差时长287天”。
家庭系统理论里说,长期缺位的父亲突然介入育儿,最容易引发夫妻权力失衡。
“具体是什么问题?”她摸出笔和便签本,这是做家庭服务时养成的习惯——记录关键信息能避免遗漏。
王姓男人的喉结又动了动:“刘太太觉得八岁的小丽该按计划表成长,每天六点半晨读、七点练琴、放学后做两张奥数卷;刘总却发现女儿最近总躲在衣柜里哭,上周整理书包时,他翻到小丽夹在语文书里的日记,第一页写着‘我不想当机器人’。”
苏蘅的笔尖在便签上顿住,想起李宅李爷爷总把她写的健康食谱折角,想起赵教授家双胞胎抢玩具时,她用“合作游戏法”让两人一起给布偶设计衣服。
那些被客户珍视的细节突然涌上来,她的指尖有些发烫。
“刘总说,太太是怕女儿输在起跑线。”王姓男人掏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推过来,“这是前天晚上拍的,小丽在书房写作业,太太站在身后,影子把整张书桌都罩住了。孩子握笔的手在抖,他隔着门都听见橡皮蹭纸的沙沙声——像小老鼠啃东西似的。”
照片里,暖黄的灯光下,小女孩的背影缩成小小的一团,书桌上摆着《小学奥数举一反三》《新概念英语青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