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 > 第42章 棣萼连声,槐厅诫明

第42章 棣萼连声,槐厅诫明

    第42章 棣萼连声,槐厅诫明 (第2/3页)

曹鼐身上,转向了首座的李时勉,等着他发话。

    李时勉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最后终是缓缓点了点头,不再追问。

    而他身侧钱编修的脸,则顿时涨成了酱紫色。

    他原本想着是看曹鼐如何狼狈应对这次拷问,自己好再趁机发难的。

    万没料到,曹鼐竟如此轻巧地将一切重压,尽数卸于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之下!

    曹鼐这番话,既是滴水不漏的自保,更是旗帜鲜明的战队!

    他直接避开了李时勉的语言陷阱,径直将事态拔高到社稷大义与陛下圣明的高度。

    同时也是在昭告众人:刘球之举,无论是否合乎体统,都已得圣心首肯。

    质疑刘球,便是质疑陛下的明断!

    因为他曹鼐,连同刘球,此刻所代表的,就是君心圣意!

    听闻曹鼐说完,原本哪些还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等待看笑话的老翰林们。

    此刻大多目光躲闪,慌忙将头重新埋进案牍之中,仿佛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与曹鼐有所交集。

    然而,曹鼐并非孤身一人。

    坐在他身侧的同科挚友钟复,在袍袖的遮掩下,用力晃了晃拳头。

    不远处的李贤缓缓颔首,表示支持。

    更有陈循、徐有贞等人,或交换眼神,或嘴角微扬,尽是赞许与兴奋。

    以曹鼐、钟复、李贤、陈循、徐有贞为首的一批新锐翰林,与李时勉、钱编修等老成持重的前辈之间,已然泾渭分明。

    廊柱后的窥视的王悦,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他看明白了,这翰林院,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了。

    王悦不敢多留,快步走到卷宗阁查到旧档,便一刻不停地赶回了文渊阁。

    等他赶到时,天色已黑。

    万寿节的喧嚣已经散去,唯有文渊阁的公房灯火通明。

    他不敢直接入内打扰,只在门外将查到的旧档交给了值夜的属官,并低声禀报了翰林院内发生的一切。

    参加完恭贺赐宴后的三杨阁老并未各自回府,而是破例地留在了公房之内。

    他们没有处理政务,只是沉默地对坐着。

    昨日经筵上的交锋,和皇帝最后那句“学生受教了”,让他们三人直到此刻,依然心绪难平。

    他们此时心中计较的不是胜利与失败,而是一种对未来秩序的茫然。

    就在这时,一名内阁舍人轻步入内,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低声通禀道:“三位阁老,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陈公公,奉陛下口谕,于阁外求见。”

    杨荣眉头一蹙,杨溥面露紧张,唯有杨士奇,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微微一动,他没有直接开口,只是对那名通禀的舍人,极其轻微地颔了颔首。

    那舍人立刻心领神会,躬身退下,片刻后便引着陈安入内。

    陈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不疾不徐地走了进来。

    他的脚步轻捷无声,那一身石青常服更是将他所有新晋权宦的锋芒都洗得一干二净。

    只余下一股子内书堂儒监独有的阴柔与书卷之气。

    他行至三杨首案的一丈开外立定,随即敛声屏气,一个长揖深深躬下。

    陈安的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却又在最低处定格了片刻,将那份对阁老门的恭谨演绎到了极致。

    “内臣陈安,奉陛下口谕,为三位先生送万寿节贺礼。”

    杨士奇回应道:“既是圣恩,有劳陈公公。呈上来吧。”

    “是。”

    陈安应声,亲自捧着描金漆盒上前,将三份礼物一一置于三位阁老手边。

    他动作无声,漆盒落案的角度都经过了细微的调整,恰好让盒盖上的纹样正对着主人,盒扣也朝向最便于开启的一侧。

    安置完毕,陈安退回原处,再次躬身开口道:

    “陛下常言,三位先生乃国之基石,社稷所依。内臣愚钝,新掌内廷事务,诸多不明之处,日后若有事需与外朝各部沟通,还望三-位先生不吝赐教一二,陈安感激不尽。”

    陈安话音落下,值房内立时针落可闻。

    杨荣举在嘴边的茶盏停住了,杨溥放在膝上的手指也不由的搓了搓。

    最终,杨士奇缓缓抬起眼帘子,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