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36章、制度革命(四)

第136章、制度革命(四)

    第136章、制度革命(四) (第3/3页)

,王坤才提醒他今天有重要会议,群臣都还在等着。

    朱慈炅在王坤、谭进和房袖、刘娥的陪同下驾临御书房会议,群臣起身行礼,朱慈炅摆摆手,直奔御座。

    朱慈炅有点郁闷,他一直觉得大明朝堂非常低效,拖沓,今天他才发现自己也是这低效朝堂的一员。

    “不用多礼,归座吧。钱尚书,直接说事。”

    钱士升虽然知道小皇帝性急,但你都拖了一个多时辰了,也不至于急这一会吧。他移开茶碗,将手中文书打开,缓缓起身。

    “陛下,王爷,阁老,各位同僚。本官受陛下所托,遵照太祖立宪初心,结合陛下御极以来官制变迁,整理总结我大明官制历代更易,总结厘清我大明官职新制。

    命有四柱,我大明官制亦应有四柱。陛下,臣称之为文、武、法、监四柱之统。文、武、监三柱古亦有之,此次中央更易,重点在于法。法柱即立,此为依法治国之始也。”

    朱慈炅的小眉头紧皱,忍不住开口打断。

    “钱卿,等等。朕何时说过依法治国?大明依然要依礼治国,礼法二字,礼在法前。”

    钱士升有点懵,心中呐喊:不是,陛下,你说过的话你不认了?依法治国不就是你提出来的,在西宫城墙上,臣陪你看民工那次。对,王坤也在场,王坤你说话,你就说皇帝说没说过嘛。

    朱慈炅淡定看向群臣。

    “法固然重要,礼更重要,朕亦跟随内阁先生们学儒的。自周公制礼而定百官,已近三千年,礼是贯穿我华夏历史,融入我炎黄血脉的文明根基,是我中华一族的价值取向和治乱之本。

    我们必须承认,世易时移,礼有些已经不能适应今世,故而我等要在尚礼的基础上变礼,而非无礼。

    礼在法上,礼也在儒上,认清我们文明的本质才能找到我们文明前进的方向。法不是不重要,而是诸卿要意识到中华文明与外洋文明的区别就在于礼法之别。

    在我中华文明里,法为礼之补,法不能居于礼之上。试想有一天,小人以法为器,讼师竟然是我们最尊贵的职业。诸卿,那一天是否可以说,中华文明已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