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赵武灵王英雄传 > 纵横之术

纵横之术

    纵横之术 (第3/3页)

   于是,齐、韩、魏三国,便展开了数年之久的三伐楚国。

    由于第一、第二次伐楚,由于赵、秦之故,齐、韩、魏三国伐楚取得成效不大。

    第三次伐楚,秦国也加入进来。于是,楚国对战齐、秦、韩、魏四国之战,正是拉开序幕。

    齐、韩、魏在垂沙正面击败楚国,斩杀楚将唐昧。唐昧一死,无人能够率领其部将抵御诸侯联军。楚之申息之师,尽丧。有的反叛,攻郢都;也有的,率军逃离;诺达的楚国,一下陷入四分五裂。

    不仅如此,秦国趁火打劫,四败楚国,更加加剧了楚国国内局势的动荡。楚怀王为了挽回颓败之势,重新树立楚国的地位,前往武关与秦会盟。结果,秦国背信弃义,扣押楚怀王,囚禁章台。楚怀王最终郁郁而终,客死秦国。

    楚怀王之后,楚国之势,再难复兴。楚国强国梦、大国梦,也随之破灭,并被灭国。

    齐国、楚国日渐衰落,但赵国却迎来强国之势。赵国出了一位盖世明君...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继位之时,被五国所欺。及至争霸中原诸侯,也是数战数败。随后,赵武灵王做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那就是移风易俗,推行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经过大力整顿和变革,国势一跃千里。赵国趁着中原诸侯混战之时,一边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第一个在中原诸侯国建立一支万人以上地铁骑。

    赵武灵王通过这支铁骑,数伐中山,西复河西,北破林胡,扶持秦昭襄王,击三胡,拓胡疆,修筑数千里内外长城、荡平中山、降服楼烦,开拓云中、雁门、九原三郡。

    可惜,赵武灵王善于谋敌,不善于谋己,最终却被赵国权臣等人挑拨,父子反目成仇。代安君被诛、赵武灵王也被饿死沙丘。赵国大量地人才流散。

    沙丘宫变,导致赵武灵王、代安君、肥义等人死亡;鹖冠子、楼烦、田不礼、乐毅、赵奢、剧辛等诸多将才、帅才流失。若是赵武灵王不死,战国的历史,又该如何走向,还真不好定论。

    即便如此,赵惠王凭借父兄留下的丰厚家底,四面征战诸侯,逐鹿中原,而不落下风。

    赵孝成王之时,秦赵长平之战,能够重创秦军,让秦国损伤过半,唯有赵国。长平之战后,赵国还取得邯郸之战,保卫战的胜利,击败数十万秦军,还击杀了趁火打劫的燕国。

    只可惜,长平之战后,赵虽努力,但也不能复兴之势。及至后来,秦国出了一个秦始皇,赵被秦灭之时,赵王迁,还自毁长城,斩杀李牧。

    那么,秦国也被诸侯围攻,难道秦国不够强大吗?

    合纵之策,首倡者是魏人公孙衍。但公孙衍提倡这个计策是为了维持天下稳定,针对齐国。既然这个计策是针对齐国,那么挨揍地为何是秦国呢?那就是因为,秦国趁火打劫,得罪了天下诸侯。

    秦国趁着魏国数百诸侯,趁火打劫,夺回了河西之战;趁着赵国迎战齐、魏联军,趁火打劫取了赵国西河之地;时而出兵攻伐韩国,打击一下楚国;齐威王甍逝,秦国迫不及待借道韩魏,远征齐国。结果呢?秦国落得打败。

    被秦国打压地诸侯,自然不甘心。于是,联合起来,攻伐秦国。这也是战国史上,第一次诸侯合纵攻伐秦国。五国势大,但诸侯离心离德,也错失了攻灭秦国的机会。

    楚怀王入秦,被囚禁章台,失信天下;截杀靖郭君,更是天怒人怨。于是,靖郭君号召诸侯,揍秦国。赵武灵王也在这时候,孤胆入秦,考察秦国,也制定了云中、雁门、九原之兵,直取咸阳的计策。可惜,这一年,赵武灵王沙丘宫变殒命。韩襄王、魏襄王、楚怀王也在这一年死去。否则啊!秦国被诸侯攻破函谷,国难如何,还不好定数。

    所以呢?诸侯合纵,攻伐秦国,并不是因为它强大,而是秦国欠揍。

    秦国也在诸侯的攻伐下,走向强盛,这也是诸侯逼着秦国走向强大。及至后来,秦国出了一个宣太后,还有一个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秦国国力,才如日中天。及至始皇帝,才能扫六合,一统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