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耻 (第2/3页)
骂之后,平复心境,看着一直沉默不语的屈原,“屈原,寡人不怪你。寡人落得这般田地,怨不得他人。”
屈原没想到楚王如此深明大义,愧疚道:“臣,擅自拥立太子为王,实乃大罪。”
“你们也是为了延续楚国宗庙社稷,保住楚国万里山河。”楚王一阵发泄之后,整个人心情舒畅了不少,也想明白了很多事,“寡人失信诸侯,又置楚国于险地。寡人不配为楚国的王。”
“臣无能,才让王上被困他国受辱。”
“屈原,你们做得很好。”楚王眸色之中的恨意,早已淡去,“寡人被困于秦,太子被质于齐。楚国内、外交困,尚无大乱,皆是你们之功。你们为寡人保住了宗庙社稷,保住了万里山河。你们虽有负于寡人,却不负楚国。屈原,寡人不恨你。”
“楚国另立新王,王上对秦国已无用处。秦王挟制王上,也不能要挟楚国。”屈原又道:“臣,本想以一己之力,通过外交途径,迎王上归国。秦王觊觎楚国疆土,势在必得。秦王态度强硬,臣无能为力。”
“楚国已有新王,寡人回不回去,也无所谓。”楚王见屈原神色疑惑,续道:“秦国用不正当的手段,囚禁寡人。寡人要秦国恶名,臭名昭著。寡人要秦国背信弃义,传遍诸侯。寡人要等到诸侯伐秦,亲手毁了秦国。”
“王上用自己的性命做赌注,就是为了让诸侯伐秦、亡秦。”
“不错。寡人正有此意。诸侯未伐秦、亡秦。寡人纵使能归,亦不能归。”楚王眸色坚定,语调清晰,“楚国有新王,还有你们这些忠肝义胆的臣子,寡人放心了。”
“王上之计,岂非太冒险了。”
“十几年前,楚国兵峰至蓝田。寡人悔恨,没能与秦国一战定乾坤。秦武王不死,诸侯便会伐秦、亡秦。”楚怀王扼腕道:“秦若不亡,寡人岂能咽下这口恶气。”
“王上为何断定,诸侯会联合起来,伐秦,亡秦。”
“寡人被囚禁于秦,楚、楚交恶。秦国臭名昭著,传遍诸侯。秦国之举,必不被诸侯所容。”楚王冷哼一声,又道:“齐人靖郭君入秦为相,在秦国受尽百般屈辱。靖郭君归国,不攻秦雪耻,岂为大丈夫。”
屈原见王上被困秦国,却能看清局势的发展。原来,楚王的那颗心,并未衰减,也未老去。
“王上有没想过。”屈原顿了顿,又道:“诸侯若不伐秦、亡秦,又会如何。”
楚王神色悲悯道:“天不助我,助秦啊!”
屈原闻言,嘘嘘不已,亡秦雪耻不仅是楚王的使命,也是每个有志楚国男儿的使命。亡秦,才能洗刷秦人对楚人的耻辱。
今,秦、楚交恶。齐国号召韩、魏诸侯伐秦,赵国态度不明,但也没说不加入合纵。
齐、楚、韩、魏、赵合纵伐秦,再次兵临函谷。秦国不亡,也会国力大损。秦国疆土也会被中原诸侯瓜分殆尽。齐、楚攻秦,秦已然不是对手。再加上三晋,若不能亡秦,只能说天不助楚,助秦啊!
屈原不忍楚王伤怀,忙道:“王上所言不错,靖郭君归国,号召诸侯攻秦。臣迎接太子归国,齐国也邀请楚国加入。”
“太好了。”楚王大喜道:“我国加入诸侯合纵攻秦,秦必亡矣。若能亡秦,可雪耻啊!”
“臣回国,必会加入诸侯,讨伐秦国。马踏咸阳之时,便是迎接王上归国之日。”亡秦雪耻,这四个字多么振奋人心。屈原闻言,血脉喷张,神情激荡,“请王上暂且在秦,多受点委屈。臣定当踏破咸阳,亡秦雪耻。”
“只要能亡秦,寡人受多大的委屈都是值得的。”楚王嘱托道:“寡人在咸阳等着楚国大军的到来。”
屈原郑重地朝着楚王行了一礼,带上楚王亡秦雪耻的希望,以及振兴楚国山河的夙愿,离开章台,踏上归国路途。屈原相信不久便会举兵攻秦,马踏咸阳。亡秦之日,就是雪耻之时。
……
楚国另立新王,楚王对秦国来说,已经是无用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