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 第104章 朝鲜:我才是光之国

第104章 朝鲜:我才是光之国

    第104章 朝鲜:我才是光之国 (第1/3页)

    陕西境内屠刀再起之时。

    朱由检的圣驾队伍也是休整收拾妥当,准备从陕西返回京城。

    陕西要解决的事情已经初步办完,京城之中还有一大堆事务等着他去处理。

    没必要再留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当然。

    临行之前的大局筹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朱由检一句话。

    孙传庭便被任命为了陕西巡抚。

    这让其不禁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跟随陛下来到陕西处理各种事务,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一个月时间而已。

    这就直接干上封疆大吏了?!

    虽说孙传庭从未有过主政一方的经验。

    但这段时间跟在陛下身边的经历,着实是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具体的事务最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

    而孙传庭这段时间里所亲手操办的各种事务,恐怕是别的官员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

    况且以陕西现如今的情况。

    也没什么需要孙传庭费心思去处理的了,老老实实搞军备抓生产就行。

    孙传庭对未来极有信心。

    更是对明年开春荡平察哈尔部的军事目标充满期待——异族好啊,异族得抓。

    张献忠和李自成也是因为在那场奇袭行动中表现出色,被册封为游击将军。

    游击将军并无具体品级。

    但其权力大小完全看皇帝心意。

    朱由检让二人在孙传庭的统领下负责操训延绥军镇士卒,那这个游击将军就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而且两人的将军名号也很有意思。

    一个名为“大西”,另一个名为“闯”。

    其余宋献策、张仪.一众这段时日里表现优异的人皆有封赏,自不必多说。

    如此情境之下。

    前两个月还颓废不堪即将动乱的陕西,现在已然是万民一心上下一体。

    端的是蒸蒸日上!

    而等到朱由检圣驾离开陕西之时,自然也是一番十里相送不再多提。

    ……

    此刻。

    圣驾队伍走在回京的路上。

    小洪子看着队伍中士气高昂的一众亲兵,眼神微凝。

    前两日陛下与孙传庭谈话说起“各个击破”时,小洪子也在一旁。

    所以他自然知道这次从陕西回去后,所面临的局面是举国皆敌。

    小洪子对此并不害怕。

    陛下都准备直接干那些世家豪族,为大明再造一个乾坤出来了,他能怂?!

    我管你这世家那世家的,去你妈的!

    老子先砍了再说!

    不过心中虽然有着这种睥睨四方的心态。

    但小洪子并未被这段时间在陕西时的攻无不克给冲昏了头脑。

    他知道。

    回京后陛下所面临的局面,会比在陕西时要凶险无数倍,所以必须提前做好万全准备。

    别的不说。

    仅就陛下的首要目标朝鲜而言。

    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而对于他们这些负责征战的亲卫来说。

    自然是要再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才能更好的为陛下分忧。

    在小洪子看来,只要有陛下在,那军队中的士气就必然不会缺。

    陛下都亲自冲锋陷阵了,这士气能不膨胀到极点吗?!

    这点根本无需担忧。

    但装备方面,就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良了。

    就拿威力不俗的红夷大炮来举例。

    这东西虽说破坏力蛮强,但缺点其实也很明显。

    容易哑火、操作起来不便、一个搞不好还可能炸膛.

    其余的像一些铠甲、刀剑、火器、甚至于马匹,更是都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陛下想要把大明朝从头到尾犁一遍,那武器装备必然是要跟上的。

    想着这些事情。

    小洪子轻勒缰绳,来到朱由检的马车之中。

    行了一礼后,他开口说道:“陛下,回京之后,各地世家豪族必然会狗急跳墙,大肆扩充军备。”

    “而如今咱们的军队之中,又有许多事物例如火器铠甲可以改良.”

    “.”

    小洪子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担忧全都说了一遍。

    在看见陛下点头回应后,他便站在一旁不再作声了。

    陛下知道这事就行,至于陛下准备怎么办,就不是他该考虑的了。

    小洪子擅长的还是砍人。

    真让他去操办这些事情,那就有点为难人了。

    而对于马车内的朱由检来说。

    小洪子所讲的这些事情,其实是他早就考虑过的。

    真正的大型战争说白了拼的就是国力后勤。

    后勤自然是也包括士卒们的武器装备。

    但这事急不得。

    因为武器装备的发展需要科技去推动。

    而科技的发展,不是说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有所成效的。

    这需要大量的积累。

    大明朝恰恰就是在这方面的积累不够。

    或者说。

    积累是有的,但用错地方了。

    朱由检这些天来除了在处理陕西各项事务外,闲余时间也一直在实地勘察国情。

    所以他知道。

    大明朝的基层教育其实还算是相当不错的。

    即使像是陕西这种濒临动乱的贫瘠之地,这里的百姓仍是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但问题是。

    方向错了,知识越多就不免显得越反动了。

    在朱由检看来。

    科技的发展需要真正的科学也就是数理化来推动,而不是什么儒家经典圣人之言。

    后者也许对统治者维护统治有一定作用。

    但对朱由检来说,简直是全该拖出去剐了。

    原因无他。

    他的目标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让世界上只有一个大明。

    举国上下学习儒家经典能不能让这个目标实现?

    要是真可以的话,那朱由检绝对第一个带头表率。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绝无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