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朝鲜:我才是光之国 (第2/3页)
非但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还会大大拖住帝国前进的脚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现如今的红夷大炮是通过科学造出来的,还是通过儒家经典造出来的?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一众海贸国家都在拼了命的发展武器军备。
等这些国家造出来坚船利炮了,大明手里捧着《论语》去跟他们打吗?
所以,教育改革是必须的。
因为想要发展武器军备,那便要从教育开始改革。
教育改革了,才能推动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了,才能造出更加优良的武器装备。
而改革之事。
自古以来都是最难为之,尤其是像这种教育问题则更难为之。
因为儒家文化影响了这片土地上千年时间。
但对于朱由检来说,这其实并不难办。
回京之后。
他便会颁布诏令让京城内的学堂摒弃儒学,并开始重新修习真正的科学。
在如今的京城之中。
想要进步的人还是很多的,生源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
你不愿意干?
那有的是人愿意干!
想到这里,朱由检开口对小洪子吩咐道:
“先派队人马先行回京,告诉陈新甲张维贤他们,立即去准备学堂改制之事.”
“.”
朱由检把改制的方向和小洪子大致说了下。
小洪子听着这些,不免有些云里雾里。
不是说改良装备吗?怎么又突然涉及到学堂改制了.
不过陛下的作为他看不懂也正常,把事情办妥就行。
“奴婢领旨。”小洪子将那些东西一一记下,随即躬身退去。
至于那些等同被刨了祖坟的儒家,面对此事时究竟会作何反应。
朱由检甚至都没怎么去细想过。
这些人若是愿意体面,朱由检可以先暂时给他们一个体面。
回京之后他着实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时间比较紧迫。
能少生点事就先暂时少生点事。
不过若是他们不愿意体面的话……
那就全杀了!
人都没了,自然就没什么反对的声音会在耳边像苍蝇一般烦人了。
对此,朱由检是不掺杂任何私人感情的。
就事论事而已。
因为学儒确实救不了大明。
哦对。
还有之前京城里遗留下的某些历史问题,比如说各地文官集团的在京代表。
这些人若是稍微消停点的话,那朱由检倒可以再放他们活一段时间。
毕竟朱由检回京之后还赶着去朝鲜。
朱由检一向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所以自然是要回京后稍作休整便立即赶往朝鲜。
不过嘛。
这些人若是不消停的话。
那就回去之后一并屠戮了。
反正都举国皆敌了,自然不差这一个两个了。
时间这东西,挤挤总是有的。
就在朱由检于回京途中思索如何推动大明前进之时。
远在千里之外的朝鲜首都汉城。
现任朝鲜最高统治者金不好意思是李倧国王!
朝鲜国王李倧。
此刻正躺在自己寝宫内的龙床上,听着手下亲信汇报,眼神微眯。
“主上殿下,后金使者今日又秘密会见了臣下,所谈依然是关于冬日于我朝鲜借道发兵,进攻明朝东江镇之事。”
这名亲信知晓李倧喜好,所以特意没将大明称为大明,而是明朝。
李倧点了点头,挥挥手示意手下离去。
手下躬了一身后,随即快步退出房间。
直到左右都被屏退之后。
李倧方才慢慢从床上撑起身子,来到窗户前看着外面的夜色,一脸凝重。
后金借道发兵之事。
实际上前段时间那边就已经找他商量过了。
甚至说范文程还给他写了封亲笔信,许诺重利。
不过这种事情李倧表面上肯定是不能直接答应的。
一则是朝鲜名义上还是明朝的藩属。
二则是这事往后拖拖,能为李倧与后金的拉扯争取到更多利益。
没错。
虽说今年朝鲜刚狠狠被后金给中出了一次,并且双方还签订了《江都条约》。
但实际上这场战争的本质,其实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么简单。
要不然的话。
就不会是后金首领皇太极的亲信范文程与他商议借道之事,而是后金直接派兵过来就完事了。
事实上,李倧手中还握有大量可以与后金谈判的筹码。
而这一切,都还要从李倧的登基说起。
几年前。
李倧通过政变。
成功做掉了前任朝鲜国王,完成了最高统治者的晋升之路。
但政变这东西。
对于李倧来说,是不可能将所有反对派给全杀光的。
所以朝廷中就残存了许多前朝元老。
政变本来就不光彩。
李倧自然不可能求助大明帮他做掉这些人。
所以他便在登基后,就选择了与后金眉来眼去。
这不,今年一场战争打下来。
朝中的那些反动派,就被李倧给一下子送掉了大半。
你别管手段光不光彩,我就问你这招有没有用吧。
可以说,李倧的权谋还是屁股上面挂水壶——有一定水平的。
而现在。
后金再度找他谈起借道发兵之事。
李倧便敏锐的察觉到,现在的后金非常急迫的想给明朝来个大的。
于是李倧便在这件事里嗅到了制衡的机会。
没错。
尽管听起来有点招笑,但李倧想的确实是凭借此举来制衡明朝与后金。
他听说了最近明朝新皇登基后的一系列改革。
虽然各种传闻来的还不够真切,但总之明朝的这个新皇帝是有点牛逼的。
不过对于李倧来说。
朝鲜身边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你万一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