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覆试 (第2/3页)
词凝练题旨,强调礼的核心是内在诚敬,而非外在形式,符合《礼记》‘礼者,内得于己’的观点。
承题则当引《仪礼》分述乡饮三礼,阐明‘明长幼之序’的制度基础,再将抽象礼义转化为具体仪节——列爵、设俎、升降之节,体现‘辨礼之迹’的考据功夫。
之后每一部分也各有明确的任务要求,每一部分都要有理有据,共同组成一篇逻辑严谨的小型论文。
如果不能将所有知识点基本阐述到位,任你文章做出花来,也得不到高分。
对习惯了发散思维的读书人来说,作五经题确实是很痛苦的事情。很多人读了半辈子书,作的四书题花团锦簇,五经题却惨不忍睹,就是因为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
但这对苏录来说不成问题,他可是科班出身的金牌讲师,又经过刚山先生严格的训练,五经题其实才是他真正的拿手好戏!
只是之前县试州试没机会展现出来罢了……
这回托大宗师的福,终于可以好好做一篇五经题了。
审完题,苏录先在心里构思一番,接着开始画思维导图,将解题思路和所有知识点都提纲挈领列出来。
~~
这时,萧提学也从大案后起身,开始在明伦堂中巡场。
走到苏录身边时,他站住脚,端详着这个贾知州口中的庞老前辈高足,被知县知州玩命追捧的泸州神童。
只见这是个十分俊秀,灵气十足的年轻人,且有着与年龄不符的从容沉稳。哪怕在冥思苦想的时候,也看不到他表情有任何变化。
萧提学又好奇地看了看苏录的稿纸,不由一愣,随即眉头紧皱,这都是些什么鬼画符?怎么还横着画了棵树?
莫非庞老前辈只教了他四书,没来得及教他五经?唉,年轻人真是好高骛远,治什么《礼记》?先治个容易入门的大经,进了学再说嘛。
他不禁摇摇头,既有些失望,又暗暗松了口气,这样师弟就可以独享小三元的荣光了……
不然开出个双黄蛋,还得费力跟杨老师解释。
~~
苏录做题的时候心无旁骛,根本不知道大宗师在自己身边走了一遭……
做完思维导图,他又反复检查全部流程,确定思路正确,没有遗漏知识点,这才开始对照着导图打草稿。
等到他将一篇两千余字的大文章写完,已是日上三竿了。
搁下笔,苏录活动着酸胀的手腕,这才感觉口干舌燥。
这时节正经进了夏日,哪怕是在通风良好的明伦堂里,依然热得人一脊梁汗。
他便拿出水壶,啵的一声,喝了几口补充下水分,这才收起壶,重新审阅草稿,仔细修修改改……
~~
午饭后,苏录再次做一番修改,终于将文章定稿。
这才换一支小白云,从卷袋中拿出试卷,在午后的微风中一笔一划誊抄起来。
写完检查一遍,依然一字不差,没有任何谬误缺漏,格式也没有问题,苏录便搁下笔,长舒口气。
他不禁暗叹,五经题的消耗就是大,一篇顶两篇四书文都不止……
也不知道这是《礼记》独有的问题,还是五经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