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年代:赤脚医生下乡,开局误入村花门 > 第13章 女点长的犯罪动机

第13章 女点长的犯罪动机

    第13章 女点长的犯罪动机 (第3/3页)

事出有因,那对她的处罚,是不是能从轻?”

    唐拥军的关注点与其他几个人显然不同,刘国林没好气地说道:“违法犯罪就是违法犯罪,不管是不是事出有因。”

    唐拥军颓然叹息了一声,坐他旁边的陈志凯却莫由地松了一口气。

    乡卫生院已经到了,另一位医生李国秀就等在楼下,见车过来,立刻迎上来汇报,“乡长,手术室已经准备好了,患者的情况怎么样……”

    车门拉开,朱菡萏出现在视线里,李国秀顿时抽了口凉气,“这是已经开了气胸,要做开腹手术,老张不在,我可做不了啊。”

    刘卫国没好气地说道:“也没让你来做,少废话,赶紧将人弄进去,听易民大夫安排。”

    李国秀赶忙让两个护士搭手,将人送到手术室。

    手术室门临关之前,刘卫国还不放心地叮嘱,“易民同志,一定要小心谨慎,事不可为的时候,就立刻停下,等县里来人接手。”

    唐彬林又和他交流了一阵,最终他无奈,只能同意让李易民试一试。

    往后几十年,朱菡萏这样的伤势其实都不算严重,任何一家县级医院有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都能稳稳地拿下这台手术。

    这个年代不确定医术高明的医生,但是医疗条件着实有限。

    就拿西苗乡的这家卫生院来说,手术室简直不能用简陋来形容,无菌环境都搞得差强人意,设备更是简陋到了极点,手术过程全都要依靠医生的个人经验,几乎没有可以依靠的仪器。

    这家卫生院成立已经快有十年,按照李国秀的抱怨,这么多年,这里做过的手术,无非是割个鸡眼,嘎个痔疮,正个骨啥的,连阑尾都没有切过几根。

    今天却突然就要开腹,他哪哪儿都在颤抖。

    “易民大夫,要不还是等老张回来吧,我怕给你担不好这个二助啊。”

    李国秀苦着脸说道,其实不只是缺二助,麻醉也是个问题。

    卫生院虽然有麻醉条件,也常备有输血设备,可毕竟没有大型手术的经验,也没有专门的麻醉师。

    “没事,你听我的安排就行……”

    耽搁不得时间,麻醉师的角色只能李易民亲自上手担任,说话的功夫,他就已经连接好呼吸机,开始注射麻醉。

    两个护士也一起进了手术室,此时和李国秀在一旁严阵以待。

    他们没有大型手术的经验,却也没有后世那些眼高于顶的坏习惯,并没有因为自己不会就质疑李易民。

    反倒是李易民娴熟的操作,让他们信心倍增。

    随着麻醉开始发挥效果,手术也正式进行。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胆大,哪怕以前从来没有进过手术室,手术开始前李国秀还在抱怨,但是等李易民稳健地将手术刀划下去以后,李国秀和两个护士立刻就进入了状态。

    手术室外面,刘卫国几人静静地看着亮起的手术灯,刘国林忍不住来回踱步,嘴里头喃喃:“冒险,实在太冒险了。”

    刘卫国没好气地说道:“行了,手术都已经开始了,现在担忧也是白担忧。想想后面该怎么办吧。”

    唐彬林说道:“刘乡长说得对,不论朱菡萏是因为什么原因投的毒,她犯罪的事实都已经无可抵赖。但是我们也要充分地考虑到她的动机,如果查明李奇峰和陈文对她确实有犯罪事实,也绝不能姑息。”

    “这事肯定得上报市局的,至于最终怎么定性,怎么处罚,都由上级机关说了算。”

    唐彬林看了看欲言又止的唐拥军,叹口气,说道:“法不外乎人情,如果查明朱菡萏的动机,确有其他外在因素,我会跟上级机关强调说明的。”

    “多谢唐队,一是一二是二,只要咱们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就行。”唐拥军连声感谢。

    刘卫国忍不住批评道:“你也是老基层干部了,说话做事还是这么没有水平,这里的人,谁是那不公平公正的人?”

    唐拥军尴尬地抬手在自己嘴上来了一巴掌,说道:“对对,我说话没有水平,几位领导莫往心里去。”

    “行了。”

    刘卫国其实就是给唐拥军打圆场,省得唐彬林和刘国林挑理,也希望后面往上报的时候,能让两人替唐拥军说点好话。

    “等手术结束,不管成与不成,咱俩立刻去县里做那些知青的工作。”

    这才是重中之重,唐拥军也不禁严肃起来,犹豫一下,他终于说出心里的担忧,“如果有知青接这个机会,要求回城,我们该不该答应?”

    刘卫国说道:“答不答应不归我们管,得上级领导来决定。但是我们要尽可能让这样的声音不发出来。”

    “同时你要做好准备,我打算跟上级汇报,借由这次事件,开展一次坚定知青思想的大会。与其等事情报上去,上级部门要求,还不如我们主动点先提出来。”

    刘卫国看着唐拥军说道:“我估计,这个大会可能会办得比较大,最终形式由上级定夺。但是你肯定会成为主要汇报人。”

    知青管理一直是基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不可否认的是,以西源这边的农村现状,知青下乡确实在劳动力的补充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也不能否认的是,知青下乡,确实也给基层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

    在这一点上,崖下村这么些年一直做得不错,小问题不断,但是没出过大问题。

    其他村或多或少都出现过派出所出面解决的知青问题,最严重的判了十年,到现在都还在牢里呆着。

    而在其他乡,刘卫国知道,更严重的知青事件也都有。

    所有他心里清楚,这次的事件发生以后,上级一定会重视。

    与其等他上头来点拨,还不如乡里早早把工作做在前面。

    刘卫国心头愁雾弥漫,望着手术室上的红灯,他心里头才算好受一点,到目前为止,村里也好,乡里也罢,应对的都算及时。

    而这一切,貌似都和手术室里忙碌的那个少年或多或少脱不开关系。

    这是人才,一定要想尽办法留在西苗乡。

    刘卫国心里再次坚定念头。

    嘟!

    手术室的红灯熄灭,随后亮起绿灯。

    几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迎向即将打开的大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