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年代:赤脚医生下乡,开局误入村花门 > 第20章 成立乡办企业

第20章 成立乡办企业

    第20章 成立乡办企业 (第2/3页)

来使唤。

    西源的地理环境很特殊,靠近彩云省,距离斥道更近,属于亚热带气候。

    但同时这里又是高原地区,本身土地就富含各种矿物质,这使得这里盛产多种药材,品质也是真非常好。

    接下来几天,随着二十多种药材的样品全部被制备出来,李易民对此的感触愈发深。

    而此时,已经进入腊月,距离年关也不足一个月时间。

    因为中毒事件为起因,展开的整顿知青思想的大会也基本接近尾声,刘卫国恰好在李易民准备往省城邮寄药材样品的时候回了乡公社。

    得知李易民的打算,刘卫国很重视,专门把李易民请到了乡公社。

    “易民大夫,听说这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你已经在村里接诊了五十多次?广受社员们好评啊。”

    一坐下,刘卫国就把一顶高帽子扣在李易民头上。

    李易民矜持地笑着说道:“都是些长时间营养不良和劳累造成的老病老伤,很惭愧,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暂时减缓一下病痛,要恢复,都得经过长时间的调理才行。

    其实大多数人都算不得病,只要营养跟上了,身体的亏损自然而然也就能恢复。”

    刘卫国叹道:“没办法啊,这就是现状。如今大家都还在朝着吃饱去奔,哪敢去想营养不营养的事啊。”

    李易民陪着叹了一口气,没办法,这就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面临的困境。

    “我还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老乡身体明明有问题,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就医,非得等到实在扛不住病痛的时候,才找医生。”

    李易民痛惜地说道:“刘老师,这样是要不得的,小病不医,非得拖成大病,花钱不多,还容易耽误治疗。得想办法扭转老乡们的这种想法啊。”

    刘卫国欣慰地说道:“你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很不容易,证明你确实在替老百姓考虑。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因为条件有限造成的,乡里头缺医少药,进城看病费钱还费时,所以大家小病基本靠忍,大病也是能拖则拖。

    这都已经成为乡下的通病了。”

    刘卫国说道:“说起来啊,我们这些基层干部,要改变这种现状很难,因为我们不懂看病,就是劝他们也不一定听。

    易民大夫若是有心,可以帮我们想想办法嘛。”

    李易民看着刘卫国,心说这不太对啊,我下乡本是来当咸鱼的。

    可是现在怎么感觉尽是往身上揽事呢?

    和刘卫国对视半天,李易民却还是不得不点头答应下来。

    与话已经说出去其实没太大关系,他到底是医生,无法做到面对病人无动于衷。

    “我准备从过年后起,先给崖下村的村民进行一次体检,大多数老乡以听脉、血压血糖等等简单为主,针对一些上了年纪、有旧伤老病的老乡,可能要做一些血检,这个需要乡卫生院或者县医院的配合。”

    刘卫国想也不想地答应下来,“你这个想法很好,我表示支持,县医院那边我让老张来联系。”

    李易民补充说道:“如果县医院那边检验科人手不足,我可以只借用他们的设备。”

    刘卫国表示没问题,这些都可以协调。

    然后,刘卫国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李易民与省中医院联系收购药材的事。

    这对于他来说才是大事,这可是能给乡里实实在在增加收入,在这年代,基层干部要找到开源的门路那可了不得。

    李易民谨慎地表示这事暂时还只是有一个苗头,需要等中医院拿到这一批样品之后才知道人家能不能采购。

    刘卫国说道:“有这样一条路子就不容易,这样,样品我晚点亲自送到县里去,别从邮局寄了,那样太慢,让火车带到省城去,我再托领导联系县城在省城办事处的同志,由他们亲自送到你父亲手上。”

    刘卫国掰掰手指头,数着数说道:“这样一来,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三天。走邮局的路子,没个十天八天根本就送不到,那一来一去就拖到年后去了。”

    体会过后世物流的便利,对于这个年代的邮局,李易民确实还不太习惯,刘卫国能够动用关系当然更好。

    李易民借用刘卫国办公室里的电话,当着刘卫国的面给他父亲打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