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成立乡办企业 (第3/3页)
说了样品送达的方式。
李国正在电话里表示,他已经跟刘叔说好了,等样品一到就展开评估。
李易民和父亲通话是开着免提的,刘卫国敏锐地感觉到这事的成功率很高,整个人心情大好,于是就给李易民透露了他年后的工作调动问题。
外出培训学习的乡长年后即将调任县里,他这个刘副乡长前面的“副”字将会被摘掉。
李易民笑呵呵地说道:“刘老师高升了,那可得恭喜你啊,这不得炒两个菜庆祝一下?”
“你呀,你呀!”
刘卫国笑着伸手虚点李易民几下,说道:“过几天吧,年关的时候来家里吃年夜饭。你师娘去省城接你上大学的师姐去了,得过些日子才能回来呢。”
“我还有个读大学的师姐?那这顿年夜饭我还真得蹭一蹭了。”
刘卫国说道:“等过些日子你师姐回来,我介绍你们认识。”
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刘卫国是真心喜欢李易民这个年轻人,主动介绍他的闺女,心里自然是有些想法的。
“对了,刘老师,如果到时候确定省中医院可以采购咱们的药材,我们以什么名义和省中医院达成合作?”
两人聊了几句闲篇,再次回归正题,李易民问出他关心的问题。
刘卫国理所当然地说道:“以乡供销社的名义啊,这不是现成的吗?”
见李易民眉头紧锁,刘卫国问道:“这有什么不妥吗?”
李易民说道:“咱们乡里的供销社是怎么管理药材的,我不知道,还没有去看过。但是前一阵去县城的时候,我去县里收购药材的供销社去转了转。说实话,他们对药材根本谈不上管理。”
刘卫国锁着眉头,李易民的忧虑他多少能够体会一些,但眼下所有或许的进出,基本上都依赖供销社,不好摆脱啊。
李易民继续说道:“而且中医院收购药材,必须要经过制备才行,也就是经过粗加工。有一些特殊的药材,甚至还需要进行精细加工。
供销社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以供销社的名义不合适。”
刘卫国说道:“那怎么办?总不能以私人名义吧,那也不符合规矩啊。”
以私人名义当然更不行。
改开得文件虽然已经问世,但还需要等到年后,广省才会被列为试点,正式拉开改开的序幕。
而个体经营,李易民如果没记错的话,要等到八三年,浙省才会批准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现在要越过供销社,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刘老师有没有想过村办企业?或者乡办企业也行。”
李易民的提议让刘卫国眼前一亮,个人经商在现在还算投机倒把,但若是以集体的名义承办企业,那就真的可以绕过供销社了。
成立乡办企业,这个提议让刘卫国心动不已,但同时他又有些担忧。
“如果省中医院决定采购咱们的药材,那量能有多大,能够支撑得起我们把这个做成产业吗?”
李易民说道:“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川省所有中医院,理论上来说,都挂靠在省中医下面的。所以省中医院的采购科,其实负责的是整个川省中医院的中药材采购。”
刘卫国不由抽了口凉气,对这些他是门外汉,听到有这么大的规模,他不由又有些担心西苗乡的药材供应会跟不上。
李易民说道:“所以单靠采摘野生药材,肯定是无法形成稳定的产业。咱们西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药材其实是可以实现人工种植的。”
后世西源地区的中药材在全国都成了驰名品牌,二十年后西源建立起来的中药材贸易中心,是辐射西南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中心,是全国五大中药材贸易中心之一。
“这事你容我想想,好好想想。”刘卫国没有立马应下来,这事太大,他能够想象的出来,如果搞成功了,他未来的仕途都将一马平川。
李易民也明白这事急不得,也不催促,又在办公室坐了会儿,就回到了崖下村。
村里的社员轮批换着帮忙处理药材,个个都练成了熟手,李易民身上的担子就轻了下来。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这天,村里终于停工了,开始计算工分,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