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新词风行,旧俗渐改 (第2/2页)
她让人在云锦的边角绣上小小的“胤”字,告诉工匠:“这就像给布做了个‘记号’,将来西域人看到这字,就知道是大胤的好东西,愿意多花钱买——这叫‘品牌值钱’。”
西域使者来取货时,果然指着“胤”字说:“这标记好!我们那边的商人都认,以后就叫‘大胤牌’,价格能再涨一成。” 林薇笑着应下,心里却在想:得赶紧让赵磊把“商标注册”写进税则里,免得被人仿冒。
水师学堂里,周猛把“团队协作”刻在了校场的石碑上。阿水带着徒弟画海图时,总说:“这暗礁的位置得标清楚,不然战船撞上去,就是‘信息失误导致的团队损失’。” 小水兵们听不懂,他就解释:“就像打鱼时,你看漏了渔网破洞,大家都得饿肚子——这就是‘团队’的意思。”
暖阁的夜话,渐渐成了“新词研讨会”。赵磊提议给各地的土豆作坊评“星级”,三星级的减税,五星级的挂牌;苏晴想搞“后宫才艺大赛”,优胜者能去织锦局当“设计顾问”;林薇计划让西域匠人开“水车培训班”,结业发“资格证书”;陈默则在琢磨,该给这整套“新词体系”起个总名,叫“大胤新政”,还是“现代管理法”。
“不如叫‘越式章法’?”苏晴啃着玉米说,“‘越’字多好,又有穿越的意思,又有越来越好的意思。”
大家都觉得妥。赵磊立刻在账册上写下“推行越式章法,优化民生百业”,字迹比刚穿越时工整了太多,只是偶尔还会习惯性地写下阿拉伯数字,再涂掉改成汉字。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他们讨论的图纸上,那些“启动资金”“品牌意识”“团队协作”的字样,在月光下仿佛活了过来,和这大胤朝的砖瓦、草木、人声融在了一起。
花好越圆。这“越”字不仅是他们的秘密,渐渐成了这时代的新风气——旧的规矩在改,新的章法在立,就像用新词串起的线,把零散的努力织成了结实的布。
以后还会有更多新词吧?比如“流水线”“绩效考核”“市场调研”……管它呢,反正这“越式章法”的队伍,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