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泽畔遇仙踪,少年怀壮志 (第3/3页)
孟珙见他神色,笑道:“怎么,怕了?”
“不怕!”孟之继挺起胸膛,下巴微微扬起,“只是觉得……这城破之后,不知又有多少人要家破人亡。”
“乱世之中,身不由己。”孟珙的声音低沉了些,“金国肆虐中原百年,多少百姓死于他们刀下?如今覆灭,也是天道轮回。你要记住,我们挥刀不是为了杀戮,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活下去。”
孟之继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这番话记在心里。
接下来的两日,宋军按兵不动,只每日以弓箭骚扰,消耗城中守军的精力。金军几次想冲出城来抢夺粮草,都被游骑杀了回去,城中的炊烟日渐稀少,绝望的气氛在蔡州城上空弥漫。
第三日清晨,城头上忽然一阵骚动。一名金军将领披甲执刀,在城头大喊:“宋将听着!某家乃金国骠骑将军完颜烈!敢不敢与某家阵前斗将?若某家输了,这蔡州城拱手相让!若某家赢了,尔等速速退兵!”
宋军阵中一片哗然。这完颜烈是金军有名的悍将,据说能力敌千军,此刻提出斗将,显然是想做最后一搏。
孟珙眉头微皱,看向身边的将领:“谁愿出战?”
几名老将对视一眼,正要出列,却听孟珙又道:“之继,你去。”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副将连忙劝阻:“将军,公子年纪尚幼,那完颜烈凶悍异常,恐有不测!”
孟之继也愣住了,抬头看向义父,眼中满是惊讶。
孟珙却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孟之继身上,语气坚定:“沙场之上,年纪从不是借口。他既敢提斗将,便要让他看看,我大宋少年也不是好惹的。之继,你不是常说,枪法已练得熟了吗?今日便让为父看看你的本事。”
他看向孟之继腰间的龙纹玉佩,叮嘱孟之继:“这是你生母留下的,带着它,别怕。他们在看着,也会护佑你。记住,枪是死的,人是活的,临敌之时,心要静,眼要准,手要狠。”
孟之继握紧玉佩,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仿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翻身下马,又重新翻上,动作虽略显生涩,却透着一股不屈的韧劲。
“末将孟之继,请战!”
长枪一抖,枪尖直指城头,少年的声音清亮,穿透了两军的喧嚣,落在每个人耳中。
完颜烈在城头见出战的竟是个半大孩子,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宋将无人了吗?竟派个黄口小儿来送死!”
他翻身跃下城头,翻身上马,手中大刀一挥,朝着孟之继冲来,口中狂吼:“小儿,某家送你归西!”
马蹄声如雷,完颜烈的身影越来越近,那柄大刀在日光下闪着寒光,带着劈山裂石的气势。
宋军阵中一片屏息,孟珙的手也悄悄按在了刀柄上,随时准备接应。
孟之继深吸一口气,将义父的话在脑中过了一遍。他没有像寻常将领那样挺枪迎上,而是猛地勒住缰绳,战马人立而起,避开了完颜烈的第一刀。
“咦?”完颜烈一愣,没想到这少年竟如此灵活。
就在这稍纵即逝的间隙,孟之继身子一伏,如同离弦之箭般从马背上滑出,长枪贴着马腹探出,枪尖直指完颜烈的马腿。这一枪又快又刁,正是他从《金书银卷》中悟出的巧招。
“卑鄙!”完颜烈怒喝,急忙收刀去挡,却已迟了一步。只听“噗”的一声,枪尖深深刺入马腿,那战马痛得长嘶一声,猛地栽倒在地,将完颜烈狠狠甩了出去。
孟之继翻身落马,长枪顺势一挑,枪尖抵住了摔在地上的完颜烈的咽喉。
“你输了。”少年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完颜烈趴在地上,满脸难以置信,随即化为羞愤:“我竟输给了一个小儿……”他猛地闭上眼睛,“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孟之继没有动手,只是回头看向孟珙。
城门之上,金军士兵并未放下武器,战争不会因为一场斗将落幕,无非是士气愈加受挫。
孟之继收枪回鞘,让士兵将完颜烈绑缚,心中暗叹:“也是条好汉。”
孟珙拍了拍孟之继的肩膀,力道不轻,却带着满满的欣慰:“好小子,没给为父丢脸。”
孟之继咧嘴一笑,脸上终于露出少年人的模样:“是义父教得好。”
夕阳西下,宋军退回驻地,继续围城静待时机。孟之继眺望着蔡州城,又望着渐渐沉落的太阳,手中紧紧攥着那枚玉佩。他知道,今日这一战,只是开始。从今往后,他将跟随义父,驰骋沙场,守护这片土地。
长枪在手,马蹄踏风,少年的身影在余晖中被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一段传奇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