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八章 江陵破敌阵,襄阳复归宋

第八章 江陵破敌阵,襄阳复归宋

    第八章 江陵破敌阵,襄阳复归宋 (第3/3页)

方向疾驰而来,手中高举着一面染血的宋旗。

    “将军!襄阳收复了!”斥候在阵前勒住马,声音嘶哑却带着狂喜,“别参谋联络乡勇豪绅,郭大侠夫妇在城内策应,昨夜三更攻破城门,蒙古守将被斩杀,襄阳城已经回到我们手中了!”

    “襄阳收复了!”

    “我们赢了!”

    忠顺军的阵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兵们互相拥抱,喜极而泣。连日的疲惫与伤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胜利的喜悦。

    孟之继望着襄阳的方向,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勒转马头,高声道:“弟兄们,襄阳已复,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传令下去,全军后撤,与襄阳援军会合,将这股蒙古残兵彻底歼灭!”

    “是!”

    忠顺军将士们士气大振,有序地后撤。蒙古援军得知襄阳失守,士气大跌,又见忠顺军后撤时阵型不乱,以为有埋伏,竟不敢追击。

    与此同时,襄阳城内的郭靖黄蓉夫妇也接到了消息。黄蓉利用自己对襄阳城的熟悉,制定了详细的内应计划:先是联络城内仍心向大宋的百姓,让他们悄悄传递消息;再趁夜带领江湖义士突袭蒙军的军械库,烧毁他们的粮草;最后在别之杰率领的民团攻城时,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五月初五,端午佳节。当蒙军正在城中欢度节日时,郭靖黄蓉突然率领江湖义士发难,迅速控制了西城门。城外的民团乡勇见状,立刻发起猛攻,蒙军猝不及防,只得仓皇撤退。

    襄阳城,光复了!

    消息传到孟之继的军营时,他正在阻击一支蒙军的小股部队。听闻襄阳收复,他忍不住勒住马,望向襄阳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虽然没能亲眼见到黄蓉,但他知道,以她的智计,定能在这场光复战中安然无恙。

    而此时的襄阳城内,黄蓉正站在城头,望着邓州的方向,若有所思。这些日子,邓州的蒙军援军屡屡受阻,她不用想也知道,定是那位少年将军孟之继的手笔。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不仅有勇有谋,更有着超乎常人的沉稳与担当,实在难得。

    “在想什么?”郭靖走过来,递给她一块粽子。

    黄蓉接过粽子,笑道:“在想那位孟小将军。若不是他在邓州阻击援军,我们怕是没这么容易收复襄阳。”

    郭靖点头:“孟将军有这样的儿子,真是大宋之幸。等安定下来,我们该好好谢谢他才是。”

    黄蓉笑着点头,心中却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少年将军,生出了几分好奇与钦佩。她隐隐觉得,这位少年将军的未来,定不会平凡。

    江陵城内,孟之经看着襄阳光复的捷报,对孟之继道:“之继,这次你阻击援军有功,朝廷定会嘉奖。只是襄阳刚光复,蒙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还得加把劲,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孟之继躬身道:“大哥放心,小弟明白。”他望着襄阳的方向,心中默默道:郭夫人,襄阳已光复,你定要安好。等将来有机会,我定会亲自到襄阳,向你道谢——谢你守住了这座城,也谢你……让我在这乱世中,有了一份牵挂。

    当孟之继率领残部抵达襄阳城下时,城门大开,别之杰与郭靖夫妇正站在城门口等候。郭靖虽然身上带伤,却精神矍铄,看到孟之继,大步迎了上来:“小孟将军,辛苦了!若非你在邓州死死拖住援军,我们也难以如此顺利收复襄阳。”

    黄蓉也走上前,眼中带着感激:“小孟将军少年英雄,这份功劳,襄阳百姓永远不会忘记。”

    孟之继翻身下马,抱拳行礼:“不敢居功。全赖将士用命,郭大侠与郭夫人运筹帷幄,方能收复此城。”再次细看黄蓉,除了些许疲惫外没有任何伤势,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

    阳光洒在襄阳城头,宋旗迎风招展。孟之继望着这座失而复得的城池,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蒙古人的威胁仍在,但只要军民同心,上下协力,终有一日,能将侵略者彻底赶出大宋的土地。

    城内外,百姓们敲锣打鼓,欢呼雀跃。重建家园的希望,如同这清晨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而孟之继知道,他与这座城池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孟之继率领三千兵马进驻邓州与襄阳之间的要道,多次成功阻击了蒙军的援军。他用兵灵活,时而袭扰粮道,时而设下埋伏,让蒙军疲于奔命,始终无法靠近襄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