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蓟州破敌策,襄阳又易主 (第3/3页)
古大军围困的城池,看着城头上浴血奋战的身影,眼中燃起熊熊怒火。
“弟兄们!随我杀进去,攻破襄阳城!”
长枪一指,来援的蒙军铁骑如同一柄锋利的尖刀,朝着襄阳城的的侧门猛冲过去。
城楼上的郭靖和黄蓉看到那杆蒙军将旗,眼中同时闪过一丝绝望。
“是蒙古援军!”郭靖朗声道,“弟兄们,想办法守住!快!”
襄阳城的战火,因这支援军的到来,再次燃起了血战的火焰。
而另一边的蓟州战场,战役持续了几个月。孟之继利用蓟州周边的地形,时而设伏,时而袭扰,把五千蒙军耍得团团转。最后一战,他佯装败退,将蒙军引入事先某画的淮西峡谷,然后点燃预先埋好的火药,峡谷两侧的巨石滚落,将蒙军困在其中。
“降者不杀!”孟之继的声音在峡谷中回荡。蒙军见突围无望,只得放下武器投降。
蓟州之围解除,消息传回京湖,孟之继“少年战神”的美名彻底传开。连临安的朝堂上,都有大臣感叹:“孟珙有子如此,大宋之幸也!”
孟之继率军返回江陵时,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献上的酒肉堆满了官道。他却没心思享受这份荣光,心中总有些不安——蒙军攻打蓟州的时机太过蹊跷,不像是临时起意。
这份不安很快变成了现实。刚入十月,襄阳方向传来惊天噩耗——蒙军从四川分兵,以数倍兵力突袭襄阳,守将竟再次叛国投敌,打开城门迎蒙军入城!
“废物!”孟之继在帅府中一拳砸在案上,案上的茶杯被震得粉碎。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襄阳城防再坚固,也挡不住从内部的背叛。
不由得,前世的记忆验证了,宋朝,有骨气,有气节的人真的没几个,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花费精力,将士用命打下来的城池,守城官一个反叛就轻易拱手。
更让他心胆俱裂的是斥候带回的消息:“襄阳沦陷时,郭大侠率江湖义士与蒙军死战,力竭被擒。郭夫人……郭夫人下落不明,有人说她在乱军中跳了城墙,也有人说她被蒙军追杀,不知去向……”
“黄蓉……”孟之继的声音发颤,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洞庭湖畔那个黄衣飘飘的身影。他不敢想象,那个聪慧灵动的女子,会遭遇怎样的厄运。
蒙军占领襄阳后,任命游显为襄阳府副达鲁花赤,执掌襄阳、樊城诸事。这个投降蒙古的汉人族裔,得知擒获了郭靖,竟想出一个恶毒的主意——郭靖曾是蒙古的金刀驸马,游显打算将他押往蒙古王庭,以此邀功请赏。
“郭大侠被关押在襄阳内城的地牢里,游显派了重兵看守,据说三日后就要起程送往北方。”斥候低着头,不敢看孟之继的眼睛。
孟之继猛地站起身,腰间的虎头枪发出嗡鸣。“备马!”他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点齐本部兵马,随我去襄阳!”
“公子不可!”王大用连忙劝阻,“襄阳已被蒙军重兵把守,我们这点人马过去,无异于羊入虎口!”
“那是郭大侠!是郭夫人的夫君!是襄阳的有功之人!”孟之继的眼睛通红,“就算是羊入虎口,我也要去!”他不能让郭靖被押往蒙古,更不能放弃寻找黄蓉的任何一丝希望。
王大用还想再劝,却被孟之继眼中的决绝震慑。他知道,这位少年将军一旦做了决定,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备马!”王大用咬了咬牙,转身向外喊道,“传我命令,点齐三千本部兵马,带上足够的干粮和箭矢,随公子……驰援襄阳!”
江陵城的城门在暮色中缓缓打开,孟之继骑着战马,手持虎头枪,率先冲出城门。三千宋军紧随其后,马蹄踏在官道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朝着襄阳的方向疾驰而去。
风中似乎传来了襄阳城的厮杀声,孟之继握紧枪杆,指节泛白。黄蓉,你一定要活着。等我,我这就来救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