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二十二章 潭边夜语

第二十二章 潭边夜语

    第二十二章 潭边夜语 (第1/3页)

    黑龙潭深处,竟藏着一处雅致的院落。青竹为篱,茅草为顶,院角种着几株不知名的野花,在湿冷的空气中倔强地开着。瑛姑引着众人穿过曲折的石板路,将他们带到这里时,孟之继才真正相信,这位性情乖张的奇人,竟在这荒僻泽地中开辟出如此安宁的居所。

    “左侧三间房,你们自行分配。”瑛姑放下拐杖,拍了拍肩头白貂的脑袋,“老婆子去煎药,郭小子的伤耽误不得。”说罢,便转身进了最东侧的屋子,很快传来药罐碰撞的叮当声。

    郭靖被安置在中间的房间,躺在铺着干草的木床上,脸色依旧苍白如纸。黄蓉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为他擦拭伤口,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她从行囊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倒出些淡金色的药膏,指尖沾着药膏,轻轻涂抹在郭靖背上的鞭痕上。

    郭靖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如纸,身上因为新伤旧痕,在药粉的刺激下,整个人止不住地发抖。他浑身布满了交错的伤痕,新添的鞭伤与旧创叠在一起,有的地方皮肉外翻,渗出的血渍将被褥染出一片片暗红,看着触目惊心。

    黄蓉坐在榻边,握着他冰凉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他手腕上那道深可见骨的旧疤——那是当年在嘉兴烟雨楼,为护她挡下欧阳锋掌力时留下的。可此刻,这道旧疤在满身新伤面前,竟显得微不足道了。

    “蓉儿……别哭。”郭靖艰难地睁开眼,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想抬手为她拭泪,手臂却重得抬不起来,刚一动弹,背上的鞭伤便牵扯着剧痛,让他倒抽一口冷气。

    黄蓉连忙按住他:“别动!瑛姑说你伤了筋骨,不得乱动。”她吸了吸鼻子,将涌到眼眶的泪水逼回去,强笑道,“我没哭,是烛火太晃眼了。”

    可话音刚落,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滚了下来,滴在郭靖手背上,滚烫的。

    “瑛姑呢?”郭靖喘了口气,问道。

    “在外面煎药呢。”黄蓉柔声道,“这次多亏了她,若不是她带来的续断与血竭,你的伤……”她话说一半,便哽咽着说不下去。

    正说着,瑛姑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黑漆漆的药汤,药气浓郁得呛人。她见黄蓉眼圈通红,哼了一声:“哭有什么用?他这伤,得靠药石,更得靠他自己撑着。”

    瑛姑虽性情乖戾,医术却极为高明。她亲自为郭靖诊脉换药,用的都是珍藏的药材。此刻她将药碗递过来,沉声道:“药得趁热喝,我加了些麝香,能活血,但也烈,喝下去可能会疼得厉害,让他忍着点。”

    黄蓉连忙接过药碗,用小勺舀起,吹了吹,才送到郭靖嘴边:“靖哥哥,慢点喝。”

    郭靖皱着眉,一口口吞咽。药汁刚入喉,便如烈火般灼烧起来,顺着喉咙一路烫到五脏六腑,身上的伤口仿佛被无数根针同时扎着,疼得他额头瞬间沁出冷汗,牙关咬得咯咯作响。

    “忍一忍,快好了。”黄蓉用帕子为他擦汗,掌心都在发抖。她看着郭靖疼得绷紧的下颌线,心中像被刀剜一样——这个一生要强的男人,哪怕在战场上被砍中数刀,也从未哼过一声,此刻却被一碗药疼得浑身颤抖。

    好不容易将药喝完,郭靖已虚弱得几乎晕厥过去。瑛姑上前搭脉,片刻后道:“脉象虽弱,却比昨日稳了些。他底子好,只要熬过这几日,便无大碍。”她从药箱里取出一个瓷瓶,倒出几粒药丸,“这是止痛的,夜里若疼得厉害,便给他服一粒。”

    黄蓉接过瓷瓶,郑重地道:“多谢瑛姑。”

    瑛姑摆了摆手,走到窗边看了看天色:“我去看看那些伤兵,你守着他吧。”说罢,便带着药箱离开了。

    屋内又恢复了寂静。黄蓉为郭靖掖了掖被角,目光落在他胸前那道最深的鞭痕上——那是蒙古人亲自打的,几乎要将肋骨打断。她伸出手,想碰又不敢碰,只能轻轻拂过他汗湿的额发。

    “蓉儿……”郭靖又醒了过来,眼神有些涣散,“同道们……都撤走了吗?”

    “都撤走了,也都安顿好了。”黄蓉柔声哄着他,像哄个孩子,“你别操心这些,好好养伤。等你好了,咱们再一起守襄阳。”

    郭靖咧嘴想笑,却牵动了嘴角的伤口,疼得他倒吸冷气:“好……等我好了……再跟你一起……”

    他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低,终是抵不住药力与疲惫,沉沉睡了过去。只是即便在梦中,他的眉头仍紧紧皱着,像是还在忍受剧痛。

    黄蓉守在榻边,不忍离开半步。她一会儿为他擦汗,一会儿为他掖被,听到他疼得哼唧,便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着江南的小调——那是他们初遇时,她在船上唱过的曲子。

    过了许久,郭靖终于安稳了些,呼吸渐渐平稳。黄蓉趴在榻边,握着他的手,眼皮越来越沉,不知不觉也眯着了。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郭靖的手粗糙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