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第3/3页)

力,寻求庇护和发展,还是应该更主动一些?荀家这潭水,究竟有多深?

    “刘兄好雅兴。”一个清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打破了黄昏的宁静。

    刘湛回头,竟是荀妤。她换了一身便于行动的胡服,青丝简单挽起,更显身姿挺拔,容颜在夕阳映照下少了几分平日的清冷,多了些许暖意。

    “荀姑娘。”刘湛起身,拱手行礼。

    荀妤微微颔首,走到河边,与他隔了半步距离并肩而立,望着被染成金红的河水:“那日书院,刘兄应对从容,条理清晰,绝非寻常学子所能及。嘉兄对你赞誉有加,称你‘内有锦绣,非池中之物’。”

    刘湛心中微凛,知道这是更直接的考校来了。他谦逊道:“郭兄谬赞,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湛一介寒士,萤火之光,岂敢妄比日月。”

    荀妤转过头,目光清澈而锐利,直视刘湛,仿佛要看进他心底:“乱世已至,寒士亦可乘风而起。关键在于,是否有乘风之志,以及……御风之能。刘兄以为,当今局势,朝廷可能迅速平定黄巾否?天下大势,又将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可谓犀利至极,直指时局核心。若回答得过于浅薄,会让她和背后的荀家看轻;若回答得过于惊世骇俗,则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

    刘湛沉吟片刻,组织语言,缓缓道:“黄巾之势,看似汹汹,然其起事仓促,部众虽多却缺乏训练,根基不稳。朝廷若能任用良将,剿抚并用,平定不难。” 这是符合当前主流认知的判断,先求稳。

    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些,带着一丝忧虑:“然,黄巾之乱,犹如堤坝溃决之第一道裂痕。天下积弊已久,宦官外戚争斗不休,地方豪强坐大,百姓困苦流离。即便黄巾暂平,若朝廷不能革除弊政,安抚流民,恐……恐乱根未除,他日必有更大动荡。届时,恐非一纸诏书、几路兵马所能轻易平息的了。”

    他没有直接说汉室将亡,但“更大动荡”四个字,已足够引人深思。这既展现了他的洞察力,又留有分寸。

    荀妤静静地听着,眸中光芒闪烁不定。良久,她轻声道:“更大动荡……刘兄所见,与家兄私下所言,竟有不谋而合之处。看来,这天下,确实到了需要变局之时。”

    她再次看向刘湛,眼神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似有欣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刘兄之才,困于颍川一隅,确实可惜了。望至庄上,能与刘兄多有讨教。”

    说完,她微微欠身,转身离去,留给刘湛一个清丽而神秘的背影,裙裾在晚风中轻轻摆动。

    刘湛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波澜微起。与荀妤的这次交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他不仅初步获得了郭嘉、荀衍的认可,更引起了这位荀家核心女子的重视。前路虽然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他已经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