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3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
佛教在解释我们人生的现象,主要的观念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会碰到很多很多的人,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但只要在你人生当中,会出现的人事都绝非偶然;人生没有偶然这两个字,一定有它的道理,叫诸法因缘生。当然佛教的因缘观不是点状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佛法很喜欢用水流的思想,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我们把水流切成一小块来看,人生必须要面对两件事情:第一个你的过去;第二个你的未来。就好像你今天要面对两件事,第一个你的昨天,第二个你的明天。这个道理一样。
我们必须要无条件地接受你的过去,不管你愿不愿意,你跑不掉的。因为我们过去的行为跟思想都被记录下来,处理好你的过去,你才有办法去处理你的未来。你没有处理你的过去,根本没有未来可言。光是过去的你就弄得你很被动。我们只能够成功地走出过去,你才有办法开心地面对未来,所以你没办法逃避你的过去。我们必须要处理过去所留下的业力跟思想,不是所有的业、所有的思想,都会障碍我们往生。但是你不能让它变成强大的势力,让它变成有主导能力的力量,不可以。
我们首先要知道,它是怎么样形成强大的。当它形成强大以后,我们怎么样去破坏它?所以我们面对过去有两件事情:第一个,阻止它再强大下去。它还没有强大之前踩刹车了,不能让它强大了。第二个,它已经强大了,想办法破坏它。要做两件事情,你临终才没有障碍,临终无障碍不是喊口号,你要付诸行动。既然诸法因缘生,它的形成是因缘,你也可以透过佛法的正确操作,破坏它的因缘。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你都有机会去改造你的过去,规划你的未来。
好,那么我们看看这个因缘是怎么样形成的,它又怎么样的辗转扩大。
首先我们看这个表。
唯识学这个表,首先我们看右上角它是一个业。当我们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完整的业我们刚刚讲过了,五个条件,它有所缘境,有行动,最后把它造圆满形成一个业。这个现行就会形成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形成以后,当你造了第一次以后,它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会引导你造第二次。除非你造第一次不是你心甘情愿的,只要你心甘情愿去做了一件善事或者恶事,就有一种冲动想要造第二次,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种子,它会引导你做第二次。这个种子也会起现行,除非你刻意地调伏它。
那么你一旦放纵它的时候,这个现行熏种子,种子也会起现行。当它产生一种循环性的时候,就形成一个业力了。所以你只能够让业力是单向的,不能变成双向的。你现行去创造以后,要马上忏悔,断相续性。当它又开始回传成现行的时候,然后现行又熏种子。唯识学的概念是说,你一定要让恶种子枯萎。带业往生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曾经做了错事,造的杀生、偷盗、邪婬、妄语,通通没关系。虽然它是一个种子,但是你不能再去灌溉它。你要把这个种子放在一个干燥的泥土当中,它得不到养分的滋养就枯萎了,叫带业往生。这个种子到了净土再来处理。
哪一种业是不能带的?这个种子你不断地去刺激它、不断地去灌溉它,让它慢慢地慢慢地形成一棵大树;你带不了了,你根本带不了它,它把你带走。所以我们必须要让业种子枯萎下去,你不能让它循环:不能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不断地去让它增长广大,像滚雪球一样,不可以。
首先它这个种子跟现行之间是怎么互动呢?我们看种子六义,它有六种情况产生互动。我们把这个六种情况念一遍:
种子六义:
好,种子产生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之间的关系!
一、刹那灭:它是刹那刹那的在生灭,也就是刹那刹那在作用。也就是说,当这个种子生起了以后,它虽然消失了转成现行,但是现行又马上会还熏回种子,它会形成一种殊胜的力量,就形成种子。我们从好的角度来说,受戒好了;你今天受了菩萨戒,对不对?你得到一个菩萨的戒体,菩萨戒体是什么?就是一种愿望。你的生命当中产生三种力量:第一个,你希望能够誓断一切恶;第二个,你希望能够誓修一切善;第三个,你希望誓度一切众生。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可能做的善事不多;你也没有刻意做很多善事;你以前本来做了十件善事,你现在也做十件善事。
但是,你这个十件善事,跟以前十件善事不一样了。因为你这十件善事,多了一个愿望的推动。按照菩萨戒的说法,这个戒体呀,它会把这个十件善事乘以十倍再乘以十倍、乘以十倍,它会辗转扩大。所以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做一件善事等于是别人做很多很多种善事,因为他没有发愿,他没有一种相续的力量。一般人做了善事,他不太可能说我下次还要再来做,不可能。很多人修善都是临时起意,看到这个众生很可怜,拿一百块把这个刀下众生放了。但是他做了以后,并没有一种相续的力量说,我明天还要再来,他没有这种概念,所以这种人做善事有限。因为它不能构成一种刹那刹那相续的力量,这是很关键。他有愿力的推动,这第一个。
所以要形成强大的势力,第一个必须要产生刹那刹那的推动。也就是说,你必须让那个种子不断地再生。你如果种过那个苜宿芽,如果种过豆芽菜,你会发觉,你把它种下去,你给它足够的阳光水分。当然你看,看不出来,像草里的冬瓜,不见其大,但是不断地在长,而且它每一秒都在长,它每一秒都在长大,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出来,种子也是这样。当你的种子跟你的愿望结合的时候,它变成刹那灭,刹那刹那生灭,刹那刹那的增长,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发愿,关键在这。
诸位,我们看这个世界上很多大福报的人,对不对?难道他过去生造的善比我们多吗?未必。你不是你不够努力,因为你过去造善的时候没有发愿。他同样是几十年的时间,你也是同样的生命几十年,他怎么可能造的善事是你的一百倍,他的财富是你的一百倍。他的造善是你的一百倍吗?不可能嘛,因为他懂得方法操作。不是你不够努力,你没有把你的善法整合起来,没有产生一种相续的力量。
一个人他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能够创造大福报,一件事情就好,只要你方法正确,我们待会告诉你什么方法。创造大福报不是说他要做很多很多事情,不是这样子,他必须一个很圆满的心态。我们因为心态分散,没有集中,所以我们一生所造的善事通通没有力量。那里做一点,那边做一点,结果所有力量通通没有力量,一事无成。就像水流一样,这边跑一点,那边跑一点,结果那个水流全部没有力量,分散了。所以我们必须让这个种子,变成一种刹那刹那的增长广大,这是第一个刹那灭。
二、果俱有:这个种子它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时候,它们的相互的关系,是同时存在的。现行变成种子的时候,种子又同时变成现行。它们的时间点是配合得恰到好处。
三、恒随转:它必须长时一类的相续,直到究竟位方成种子。相续很重要,一个人的成功,他不是偶然做一件事情,他是把一件事情做好。什么叫做好呢?他今天做明天做后天做,他必须让它相续。这个恒随转是很关键的成败。
四、性决定:当你把这个善恶做了以后,它的功能决定了。我们不能够透过修行把善种子变成恶种子,你也不可能把恶种子变成善种子,不可能。你不要认为我过去造了一个罪业,我修行把它这个罪业变成善业,不可能。你只能够让罪业枯萎,让它不能得果报。你不可能说把苹果的种子,通过修行变成葡萄的种子,不可能。如果这个种子是罪业,你就叫它你好好休息就好了,到了净土我再来处理你。
那么一个人种子把它全部空掉,真正来说,有漏的种子要全部空掉,只有成佛才有可能。“金刚道后异熟空”,这句话你们听过吗?到了等觉菩萨修最后的空观,入这个无间道的时候,生起金刚的道力。金刚的道力就是智慧的观照,然后观他内心毕竟空的时候,“金刚道后异熟空”,把你一生当中所有有漏的种子全部破坏掉,开始成佛。所以在成佛之前,我们只是让种子枯萎,枯萎就可以了。我们不可能去改变种子的性质,不可能。
五、待众缘:种子要得果报,它必须要一段时间的累积。这就是为什么你今生造了那么多的善事,但是你还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因为你今生受用的是你过去的业力。你今生快不快乐,跟你今生的你没有太大关系,跟前身的你有关系。前生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开始再累积创造来生的你。佛教的因果思想是隔代受报的,要隔一代,因为它要经过一段的成熟相续,待众缘。
六、引自果:当它成熟以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我们得果报的时候,也是各得各的果报,不能抵消。你不能够说你造了一个杀生、偷盗、邪婬的业,你也不忏悔,你就拿一百块去布施寺庙,说我拿一百块来抵消了,不可以。你造业有造业的痛苦,你布施有布施的快乐,来生是各算各的,佛教的因果没有抵消这件事情。只有忏悔改变,没有抵消,所以得果报的时候是各算各的账。你看有些人,他今生福报很大长得很丑陋,那是过去生他虽然布施,但他的脾气很差,是吧!布施的业让他得到富贵,但是他没有慈悲心,没有这种包容心,没有忍辱的心,一天到晚发脾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