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禅观与净土 > 第5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5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5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3页)

    《禅观与净土》,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三面。我们讲到乙三、菩提道。

    净土法门是一个佛陀本愿功德所摄受的法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佛堂当中,我们创造了一句佛号,你在你的身口意创造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同时产生了两种的力量:第一个是来自于我们内在的心灵的力量;第二个是来自于外在的佛陀的力量。所以一句佛号创造出来以后,你的生命有两种力量,心力、佛力的交互作用或者说是感应道交。这两种力量的成败关键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都知道佛法的因缘观,它肯定是由内而外的;外道的因缘观是由外而内的。佛教的因缘观是你准备好了,佛陀就准备好了。是由心力去带动佛力,你有多少的准备,佛陀给你多少的功德,所以我们自身的准备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了。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圆满的,他已经成佛,所以他的佛号是无量光、无量寿,他是没有欠缺的。关键是,你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佛陀到底会给你什么东西?答案是不一定,有很多种可能。我们心里到底是释放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就决定佛陀给你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他可能给你一个糖果,也可能给你一个蛋糕,也可能给一个摩尼宝珠。所以在接触佛号的当下,我们心灵到底你是释放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呢?就关键到佛陀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功德。

    在《楞严经》当中,佛陀讲到我们的心灵有两种力量可以释放:第一个,你释放的是一种轮回的力量,生死轮回的力量;第二个,你释放是一个菩提的力量,功德庄严的力量。有两种可能。《楞严经》把心灵的力量分成两块,轮回力跟菩提力。什么叫做轮回的力量呢?它的主角关键在攀缘心,就是你平常习惯用攀缘的心来面对人事。当然他攀缘的所缘境有两个,一个是感受,一个是想象。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第一个会产生感受。如果你是善业起现行会有快乐的感受。如果你自己有罪业表现出来了,你跟人事接触会有痛苦的感受。本来感受是没有错的,它只是如实地释放你的善恶业,它没有错,感觉没有错,但是错在哪里呢?你不应该去攀缘它。

    感受受到你的刺激攀缘以后,它马上转换成想象,你就创造了影像。本来影像是在外面的,你跟某一个人接触,他是一个外在的影像跟你没有关系。但是你产生感受以后去攀缘感受,这个人跟你有关系了。因为你去攀缘这种快乐的感受,心中自己出现一个影像,这个人影像在你的心中生根了。他跟你产生纠缠不清的关系,因为你去攀缘他。然后你心中产生影像以后,继续攀缘你的心中的影像。好了,就产生执著,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上,从此以后挥之不去。

    当我们的心攀缘感受,由感受创造影像,再去攀缘影像的时候,你就创造一种生死轮回的业力了,这个业力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本来我们跟人事接触,那是一种果报。果报本来受完就没事了,但是我们攀缘我们心中的感受,攀缘心中的想象,使令果报又创造新的业力出来。什么人临命终的时候是很难往生的?心中执著的影像越多,生死业力越重,这个是很简单的判断方法。因为你心有所住的所缘境越多,你给它太多能量,你给他的能量变成轮回的力量,这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菩提的力量。什么叫菩提的力量呢?它是向内安住的,正念真如,安住空性、安住菩提心。你面对人事的时候是以无所得的心,完全是一种愿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去面对人事,你放下你的感受,放下你心中的影像,做你该做的事情。人生只是一个历练,人生只是一种理想抱负的实践而已。这个时候你创造的是一种菩提往上超升的力量。再来人不谈,正常的修行者两种力量都会有。

    我们一般人创造一句佛号的时候,正常的情况你的佛号是两种力量:一种是往上升的往生的力量,成佛的力量;另外一种力量是一种轮回的力量,因为你还是有所攀缘。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每一个人的佛号都是上下力量在拉扯。谁能够往生呢?必须是向上的力量——愿力要超过你向上的业力,你就往生了,这个佛号就上去了。如果你平常的攀缘心很重,执著心很强,对不起,你的佛号是在人天得果报,来生变成大福报。这个本来是一个摩尼宝珠,你把佛号念成了糖果吃掉。因为你心灵释放的是一种生死业力,这个佛号无量光、无量寿跟你的心灵结合的时候,它变成生死福报了,你这个佛号带业,带生死业。

    阿弥陀佛已经准备好了,关键是你准备好了没有?因为感应道交是心力带动佛力,佛陀是被动配合。如果你心中释放的是生死业力,阿弥陀佛只能够给你人天福报,他只能够这样子,别无选择。佛陀不能去主动地引导我们的生命,这是违背因缘观的。佛教的感应道交跟外道不一样,外道的上帝可以主导一切。佛陀是不能主导性的,是一切法无我的,是你去主导这句佛号。你的心释放的是生死业力,这句佛号就变成人天福报;你的心释放的是一种菩提的愿力,这句佛号就变成净土的功德庄严。所以这句佛号的无量光、无量寿进入到你的心中,它到底是转成功德庄严还是转成人天福报,是你的心决定的;你说了算,阿弥陀佛没有意见,他该准备的都准备了。所以提升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就变得很重要了。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的开示当中讲到一个实际的小故事。讲这个心力不可思议。在杭州有一个农夫,他有一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发觉他的田地被隔壁的农夫给霸占了一小块,他就很不高兴了,就跟对方理论,拿这个地契跟他对比。但是对方强词夺理不认账,把这个土地占了他也不承认。所以这个被欺骗的农夫,就告到官府去了。但是对方用金钱收买了官府,所以官府就作出了不公平的判断。这个农夫受到这么大的委屈,他心里就是怨恨。怨恨贪爱都是攀缘,他一开始接受到一种痛苦的感受。本来他如果这个时候肯放下,如果认命,认为这是他的罪业,把这个感受放下,本来就没事儿了。但是他用攀缘心去攀缘这种痛苦的感受,去激发这个感受,使令感受提升为想象,由这个想象产生执著,他发的一种错误的愿,发愿来生要变成一只毒蛇来报仇。

    当他发这种愿以后,他从感受提升到想象,由想象提升到执取;这个时候就很难改变了,因缘已经定了。他开始生病,生病的时候他就跟儿子说,我这个病治不好了,你赶紧帮我准备后事,帮我买一个棺材。病到最后临终的时候,他跟他儿子说,我的棺材你不能封死,你要留一个小洞。这儿子说,怎么留个小洞呢?他说,这个怨恨我忍不下来,来生要变成一条毒蛇报仇。这儿子一听了把这件事情告诉做棺材的,做棺材听到以后,告诉另外那个侵占他土地的农夫了。就如是如是说,你把人家欺负了人家要找你报仇,来生发愿变成毒蛇。那么对方一听害怕了,赶紧来跟他送礼赔不是,把土地还给他。对方跟他赔不是以后,这个人本来生病的,好起来了。好起来以后跟隔壁的农夫喝酒,一喝酒的时候就吐出一条小蛇,这个蛇的头部身体都长出来了,已经成型了。

    蕅益大师说这是一个当时发生的真实的事情,讲完这个公案以后问大家说,这个蛇是从什么地方来?心力不可思议。其实你的人生,是你前生的妄想执著攀缘创造出来的。你攀缘的是一个好的因缘,今生富贵庄严,但是本质也是攀缘;你攀缘是一种错误的因缘,今生卑贱丑陋;如此差别。但是从往生的角度,通通是生死业力。

    我们今天很努力在佛教里面布施、持戒,但是我们的档次都不高,永远在三界轮回。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的心态有问题。宗喀巴大师说,佛陀的心也跟我们一样,曾经布施、持戒、忍辱。为什么佛陀布施的业进入他的心中,会创造成无量的功德庄严。我们跟佛陀同样做一件事情,这个善业跑到我们的心中,怎么就变成人天的有漏福报呢?因为我们心灵的力量有问题,是用攀缘心来修善法。我们把所有的善法通通变成生死业力了。

    所以诸位,我们今天如果不把攀缘的心转成向内安住的心,你很难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很难。你创造的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