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525章 刘张重逢

第525章 刘张重逢

    第525章 刘张重逢 (第3/3页)

到了在河西时,虽然已经老迈,可仍旧有雄心壮志支撑体魄。

    前几年略感老迈时,又有刘继隆走出,许诺天下太平,因此他才能撑到现在。

    天下太平后,他体魄渐弱,但今日许诺张淮深后,他又觉得身体似乎强健了几分。

    张淮深见他面色略微好转,这才放心跟着张淮澄离开了此地。

    在他走后,张议潮却又重新佝偻了脊背,然后在张淮铨的帮助下,重新躺回了床上。

    接下来几日时间里,张淮深不断陪着张议潮康复,张议潮也在张淮深的陪伴下,渐渐胃口大开。

    得知这些消息,正在军器监巡视的刘继隆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甚好……”

    眼见刘继隆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身为军器监的陈济通连忙作揖道:“陛下这……”

    “此物成像过于粗糙,边缘畸变,不可用于战场,应该与琉璃的技术相关。”

    刘继隆给出评价,即便陈济通有了准备,却也不免失落。

    对此,刘继隆倒是早有准备,毕竟他知道中原的玻璃技巧不如波斯,所以他并没有太多期待。

    研制不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等海军可以形成战力,直接组织舰队去波斯获取波斯玻璃就行。

    造价虽然有些高,但大汉的瓷器和丝绸价格更高。

    想到此处,刘继隆将桌上的一根黑铁拿了起来,随后仔细观摩。

    这黑铁与枪管区别相差不大,只是管子更粗、管壁更厚。

    陈济通见刘继隆开始观察此物,随即开口道:“此为军器监以陛下所给出生铁浇淋法所练之钢铸成,随后以雒水水力推动水车,继而用水力催动钻架不断钻孔,一月方成一根。”

    陈济通解释着,刘继隆听后则询问道:“生铁浇淋法,每月能出钢多少,这枪管造价几何?”

    见他询问到关键,陈济通不免汗颜道:“以洛阳军器监的高炉为例,每月可出七千斤钢,枪管造价二千七百钱左右……”

    “若是能将生铁浇淋法推广给各个军器坊,兴许能将价格降到二千钱左右。”

    二人所说的生铁浇淋法,即明代的苏钢法,也是明代能轻易仿制西方火炮的关键技术之一。

    月产七千斤的数量自然有些少,但这只是洛阳一处。

    如果各道各开一处便是七万余斤,十处便是七十余万斤,届时想要制作枪管自然便宜。

    不过制作枪管只是开始,将枪管制作为火枪,继而推广全军才是最重要的

    “火绳枪与燧发枪的成品,可曾制作出来了?”

    刘继隆拿着枪管询问陈济通,陈济通则是开口道:“火绳枪倒是已经制作出了成品,但燧发枪……”

    陈济通有些犹豫,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臣召集天下名将,虽然制作出了弹簧,但体型着实太大,无法用于燧发枪上。”

    显然,刘继隆想要一步到位的想法破灭了,这虽然令他遗憾,但火绳枪也足够了。

    燧发枪和火绳枪对于如今的汉军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火绳枪虽然繁琐,但依旧可以破甲,这就足够了。

    反正在机枪出现以前,不管是燧发枪还是火绳枪,对付骑兵都需要其他兵种配合。

    想到此处,刘继隆让陈济通取来火绳枪的成品,随后走出军器监衙门,来到了衙门内的靶场上。

    远处有身穿甲胄的兵卒手持类似火绳枪的产物,虽然是火绳枪,但木质枪托与二十世纪初的步枪相差不大。

    刘继隆站在二十余步外,与陈济通、陈瑛、敬翔三人观看那名兵卒操作。

    在兵卒前方摆着三块厚一寸的木质靶子,分别距离他二十步、三十步、五十步。

    随着他将弹药装填完毕,随着他扣动扳机,火绳枪上的火绳点燃药室,继而出现了爆炸声。

    “砰——”

    比起火炮的炮声,火绳枪的枪声倒是不算什么,但它射击过后所生出的硝烟却很大一股,持续了两个呼吸才慢慢升腾消散。

    刘继隆见状抬腿走了过去,只见第一个靶子已经被射穿,不免露出满意之色。

    这时那名士兵也抱着火绳枪走了过来,但他脸上全是乌黑的灰尘,显然是火绳枪气密不行导致的,这令刘继隆不免皱眉。

    “能打穿三十步的靶子吗?”

    刘继隆开口询问,陈济通摇了摇头:“只能勉强打穿二十步的靶子。”

    闻言刘继隆也没说什么,只是接过了那长五尺的火枪,上手后不免皱眉。

    这火枪起码十四五斤沉重,而原因显然是那过厚的枪管。

    举着这种武器在战场上密集射击,对士兵的体能是极大考验。

    火枪的枪管与药室的缝隙显然也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发生炸膛的事情。

    “枪管和药室的缝隙没有处理好,导致火药泄能,所以威力不足。”

    “此外,枪管过于沉重,必须想办法把枪管的厚度降低。”

    刘继隆将此物拿到手上,很快便发现了两个致命的问题。

    陈济通听后连忙记下,随后令士兵带着火绳枪回去存放,接着便跟上了刘继隆的脚步,准备带他们去看军器监最新的火炮。

    不过在他们前进时,敬翔却追到了刘继隆身旁作揖道:“陛下,交河王听闻您在军器监,眼下在军器监外等待,是否请他进来?”

    “准!”

    刘继隆没有藏着掖着的打算,更何况洛阳军器监有太多技术,除非有人能将所有技术照搬过去,不然就算知道了火炮技术,也无法铸造出能作战的火炮。

    想到这里,刘继隆在陈济通带路下,很快来到了一个占地规模更大的校场上。

    他没有让人立马试炮,而是等到张淮深被带入此处,他才对张淮深道:

    “汝来的倒是不慢,且看看我军火炮如何,便知晓某为何要讨定四方了。”

    话音落下,他随即令陈济通展示火炮,而陈济通也很快令几名兵卒将汉军的火炮带来了校场。

    当这门长八尺有余的铸铁炮被推到校场上,陈济通连忙对刘继隆及张淮深解释道:

    “陛下,此物便是用生铁浇淋法所冶钢铁而铸造的铸铁炮,虽说重量不如青铜炮,但胜在造价比青铜炮便宜。”

    “这样一门火炮的造价不过七百贯,倍径十六倍,能将五斤炮弹打出七百步远。”

    陈济通的话音落下,第一次见到火炮的张淮深便露出了质疑的表情。

    刘继隆并未解释,只是对陈济通说道:“试试炮,看看是否如汝所言能打七百步远。”

    “是!”

    陈济通知道自家陛下是想让交河王看看火炮威力,随后便亲自指挥兵卒们为火炮填充发射药与炮弹。

    “轰隆隆!!”

    瞬息间,校场上升腾大片硝烟,震耳欲聋的炮声令毫无防备的张淮深连连后退。

    直到他看到刘继隆等人都没有动静后,这才尴尬的返回了原地。

    随着硝烟散去,但见校场上的兵卒纷纷开始举起红旗。

    “他们相隔百步,每举起一面红旗则打出一百步。”

    刘继隆与还有些耳鸣的张淮深解释着,张淮深也在刘继隆解释下,看到了举起的七面红旗。

    “走吧,过去看看。”

    不等他惊讶,刘继隆便示意让他跟上,最后带着他往炮弹的落点找去。

    炮弹落点是七百步的一处深坑中,但落地后的炮弹化作跳弹又蹦跶了二十余步。

    这个距离令张淮深脸色动容,忍不住道:“陛下就是用此物讨平的众多叛臣?”

    “正是。”刘继隆用脚将那五斤重的铁炮弹踢开,同时看向张淮深道:

    “火炮用来攻城拔地和海上作战最为合适,平原交战还是得靠短兵交击。”

    “不过朝廷近来在研制火绳枪与燧发枪,如果能成功,届时我军想要破甲敌军就容易了。”

    提到此处,刘继隆便与张淮深说起了燧发枪和火绳枪的性能与破甲能力。

    张淮深听后,脸上露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刘继隆却笑道:“燧发枪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制成,但火绳枪兴许能在这几年就能产出。”

    “不过产出是一回事,想要将它交给将士们用于打仗,没有七八年是不可能的。”

    “只是七八年后,你我不过年过半百,届时若能用上此物,汝便能以三千兵马挡回鹘数万胡骑了。”

    对于刘继隆这番言论,张淮深不假思索的点头附和,毕竟回鹘中能战的也就那数千甲兵。

    几千火绳枪士兵如果能用好,一战就重创回鹘数千甲兵,那回鹘剩下的数万轻骑便只是待宰的羔羊了。

    想到这里,张淮深也不免说道:“回鹘的庞特勤应该知道了陛下计谋,近年来入寇庭州的次数也愈发频繁了。”

    他所说的话,是此前刘继隆与张淮深佯装不和,继而扶持回鹘对付西边葛逻禄的事情。

    此计被戳穿,刘继隆并未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庞特勤也不是好相与之徒,更何况刘继隆对回鹘的扶持接近于无,他察觉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中原太平,他即便察觉也没用,只需要等天下再休养几年,大汉便可以开始恢复昔年荣光了。

    想到此处,刘继隆对张淮深说道:“届时先收复辽东,随后讨平奚人与契丹。”

    “收复黄草泊之事,汝若有把握,可自行定夺,若需要朝廷调拨火绳枪,尽管开口便是。”

    “臣遵圣谕!”张淮深松了口气,在他听到火绳枪的性能和见识到火炮的威力后,他便想到了如何用这两种武器来收复失地。

    他最担心的就是刘继隆不肯给他,但如今看来却是他小看刘继隆了。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刘继隆则是踌躇道:

    “如今不便返回西域,且西域没有较大战事,汝先陪陪敦煌王,等时机差不多再返回西域也不迟。”

    “是!”张淮深点了点头,他刚刚来到洛阳没有几天,自然还不想着返回西域。

    有张淮溶、张延晖和曹议金、李明振四人在,西域不会出现什么大事,他也可以好好休息休息,陪陪自家叔父。

    见他应下,刘继隆也不免高兴道:“许久没有打马球了,趁你到来,倒是可以去打打马球。”

    “臣乐意随从。”张淮深得了刘继隆承诺,自然十分高兴。

    于是在敬翔等人眼中,此二人便并排往军器监不远处的马球场赶去,将整个马球场都谈笑得尽是笑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