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14章:太平道的规制

第514章:太平道的规制

    第514章:太平道的规制 (第3/3页)

    他怎么敢把这玩意儿塞到自己肚子里去?

    如果他没倒在和蛮夷的战斗中,却倒在上帝恩爱的馕饼之下,那下次集会,道友们除了吵架之外,就得是对他发出嘲笑了。

    “……刘如意又去找附近的日耳蛮喝酒去了?”

    走出房间,

    耶哥儿环视一周,发现某位人士的身影并没有出现。

    根据前段时间的经验,

    他很快就推测出了对方的下落。

    “是的!”旁人回道。

    在这多方种族交汇之地,

    加上日耳蛮、塞尔蒂人本就有些迁移的传统,所以隔三差五,遇见一些从更东方,或者更西方过来的蛮夷,并非什么令人惊讶的事。

    反正他们已经立下了基业,将生土开拓成了熟田,还与相邻的罗马驻军要塞结成了友好互助的消息,也不用担心蛮夷冲撞,可能引发的问题。

    而在用恩惠驯化野兽,让其服从;用武力征服蛮夷,让其畏惧之后,

    周边的诸多部族,也对这些从东方而来的传道之士,表现出了热情与友好。

    如此,

    便到了刘如意施展才能的时候。

    他没有作战的本领,更没有流血牺牲的坚韧意志,所以在先前那混杂着血与肉的开拓中,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

    但等到种子萌发扎下根须后,

    他那遗传自先祖的交友能力,于是得到了显露。

    很快,

    他就同周边一些部族的首领打好了关系,时常去往后者族中进行交易,并与之畅饮。

    就连一些罗马人都很喜欢这个说话有意思的诸夏人,每次由刘如意带队去要塞那边商贸,都能少受一些苦头,多得一些优惠。

    不过,

    这些友善的基础,都在于他们自身的实力。

    若实力不够,不能保全自己,

    那即便有通天之才,不烂之舌,也是难以被人看在眼里的。

    毕竟周边多蛮夷禽兽,

    想要它们通晓人性,还得先将之打一顿,清醒下头脑再说。

    “不提他了。”

    “明天就是讲经说道的日子,还是先注意这方面的事吧。”

    耶哥儿摇了摇头,对其他人这样说道。

    讲经说道,

    是耶哥儿结合了跟随师长在泰西游历,以及自身传道经验,从而定下的特殊规制——

    就像东方中央之国的“休沐”一样,

    每隔五天,耶哥儿就会专门腾出一天的功夫,在当地修建的庙宇中,对众人宣读《太平经》及其他经典的内容,并与之讲解、开导,让参与的听众可以解开疑惑,知晓上帝的仁慈。

    起初,

    其他的道士还不明白大贤良师这样做的目的,专门找到耶哥儿,向其询问。

    “农务、建造,每一件都是很繁忙耗力的事,何况泰西本就没什么基础,一切都要从源头开始。”

    “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耶哥儿就说,“没有得到教化的蛮夷,拥有着野兽一样的心境,是不可以用看待常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

    “先贤说:‘仓禀足而知礼节’,其前提也是要有‘礼节’的存在,有目标之后才能顺着路途行走下去。”

    “但在这里,又哪来的礼节呢?禽兽只有收获了食物,要当即吃掉的想法,连储存多余的粮食,以为仓禀的智慧都没有。”

    “我之所以这样做,跟先前驯化塞尔蒂人的目的是一样的。”

    跟野兽是讲不通大道理的,

    正如对牛弹琴不仅不能得到牛的认可,还有可能被其当做带来烦恼的蚊虫一样驱散。

    只有用棍棒驱使它们,

    用利益引诱它们,

    让其颇通人性后,才能进行说文解字。

    而举行被罗马人称之为“弥撒”的活动,正是教化了蛮夷,让其学会直立行走,逐渐褪去毛发后的下一阶段。

    “在这时候,其距离变为完全的人,还有些差距。”

    “粗浅的道理,他们可以知晓。但高深的智慧,他们又无法明了。”

    “而且那些家伙介于人与禽兽之间,未来脚步向前向后,还不能得到确认。”

    “如此,便要定下相应的制度,采用各种形式,先将一些概念,灌输入他们的脑海。”

    “等他们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方式,再进行深入的教化,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就像在耶哥儿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只要一提到“码头”、“投喂”这种词汇,便会直接联想到“鸽子”一样。

    习惯一旦形成,

    思想也免不了会随之发生变化。

    到时候再想改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道人于是恍然大悟,跟着耶哥儿办起了“弥撒”。

    “那明天继续发鸡蛋?”

    “嗯!”

    听到这话,耶哥儿抬头看了眼,不知何时飞出圈舍,爬到他房顶,正威风抖擞站在高处,俯瞰众生的大公鸡。

    “继续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