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77章:阳嘉新政

第577章:阳嘉新政

    第577章:阳嘉新政 (第1/3页)

    阳嘉六年,

    刘保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大人,

    他那些同学们也到了可以入仕为官的年纪。

    于是,

    他开始整合自己手中的力量——

    为帝六年,

    在长久的“汉室天命”影响下,

    自然会有一些臣子,聚拢在皇帝身份,做大汉的忠臣良将。

    而刘保显露出的天赋,

    更是让一些摇摆的世家,选择落子到他这一边。

    “但这些还不够。”

    君臣召对之时,

    先后担任过元初学宫祭酒、大汉太史令、侍中,如今升职为户曹尚书的张衡,这样对皇帝说道:

    “天下之大弊,在于世家。”

    “如今察举沿用百年,已有察亲举戚之事,使得野多遗贤,而朝堂之上多有碌碌之徒。”

    “至于土地,更多有兼并!”

    “黎庶之间,也多迷信谶纬、天象之说。”

    “前日陛下向群臣求教当今天下之弊,或言宦官近臣之不当,或言察人举贤之不明,然而这些话语,对于治理天下,疏解弊政来说,不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

    病症的根本还没有触及,

    纵然解决了头痛脚痛,可以使得久病之人得到一时舒畅,但日后复发,也是必然的。

    张衡管理户曹,负责国家赋税的事务,对某些东西的感知,是十分清晰的。

    天下熙熙攘攘,都为了“利”而动。

    所以府库里的钱财,

    百姓家中的储备,

    士族庄园中的囤积,

    是不会骗人的。

    皇帝点点头说,“朕知道这个道理。”

    在继位之初,

    他便效仿祖父和帝的先例,让人为自己讲解史书故事,并取来章、和、安三朝的奏疏翻阅。

    年纪小,不代表皇帝不懂事。

    他只是缺乏经验罢了。

    而读多了前人之事,对近五十年来的国家大体情况,也有了基础了解后,

    想要理解张衡话语中的深意,并不困难。

    只是很多事,

    并不是知道就可以解决的。

    很多人都可以指出问题,然而能够解决问题的,又有几人呢?

    “还是要想办法,让人多多读书。”

    皇帝站起身,与张衡这位长者一同漫步在宫廷御花园之中。

    只有几位近侍远远的跟在后面,不能窥听天子与尚书的对话,并遵从皇帝的命令,驱赶想要进入御花园的后来者。

    满是年轻气息的声音便在这片安静的区域中响起:

    “就像你说的那样,”

    “天下黎庶那么多,让他们有了足够的智慧,就能够从中涌现更多的人才。”

    先秦之时,诸侯都能从蛮夷、野人中寻找到人才,

    更何况推广学校,启迪民智之后呢?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人才,聚集起足够的力量,才能对抗庞大的世家。

    单打独斗,

    再美好的愿望,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和帝还有祖母没有完成的事,朕应该要接过来,将它好好的延续下去。”

    想起邓太后之后,

    自己那位生父的各种操作,以及至今还没有解决掉的后遗影响,

    皇帝便停止了言语,发出了一声叹息。

    “随朕去享用饭食吧!”

    最后,他对张衡招呼起来。

    而等到张衡拜别天子,走出皇宫时,天光已经微暗起来。

    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皇帝仍旧没有休息。

    他换上常服,又陪着皇后梁妠,在皇宫中散起步来。

    比他还要小几岁的皇后温温柔柔的跟在身后,偶尔指着宫中某个地方发出疑惑:

    皇宫实在是太大了,

    哪怕入宫做了妃嫔、做了皇后,梁妠对这个地方还是有些陌生。

    不过,

    皇帝也是这样。

    皇后好奇的地方,他有些答的出来,有些答不出来。

    “皇宫”固然是他的家,

    但总有角落他既不会经过,也不会看到。

    他的想法很多,目光高高远远,实在没办法分润出去,用来探索皇宫这天下一隅之地。

    好在中常侍曹腾能替皇帝做出解答。

    他是皇家的奴仆,时常在这庞大的建筑群中跑来跑去,知道的比它的主人还要多些。

    帝后听了,便更加欣赏曹腾的贴心,认为他这样细致,是个贤明的宦官。

    微风吹来一阵,树叶发出梭梭的声音。

    皇帝忽然心血来潮,指着御花园中的一角空地,对皇后梁妠说道:

    “我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今国家正在为日后培养人才,不如今日就在这里种下一棵树木吧。”

    “也许等到日后人才喷涌的时候,你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