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准备建婚房 (第2/3页)
上涨一些。
所以接下来报社‘投其所好’,又组织了大量关于美股‘股灾’、‘经济萧条’的新闻撰写,基本上都是很陈光良的言论一致。期间,自然也是表面看涨黄金和美汇登言论,着实吸睛无数。
随后,大家又聊了一些报社的事情,才各自离开。
目前东方报社已经形成‘三人管理’,其中陈光良是‘灵魂人物’,黄春荪是‘执行人’,洪雁宾是‘机动辅助’。接下来,才是《东方日报》、《资本》的团队。
至于虞洽卿和杜月笙两名股东,早已经被陈光良架空,很难干涉报社的经营。
当然杜月笙也达到他的目的,他和洪雁宾加起来的股权不少,另外洪雁宾是他得意门徒,《东方日报》总归不会对他不利。
汽车缓缓行驶在沪市的街道上,陈光良坐在后排,心中终于有一份宁静的感觉。
穿越这个时代已经快三年时间,一直都在忙碌着事业,半分不敢停歇;而如今,他的事业总算是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社会地位稳定下来。
此次他在《东方日报》刊登文章,也让很多人见识到他和《东方日报》的影响力,也印证他在沪市的‘权力’。
相比较《申报》的史量才宣称:“你总司令有百万兵,那我也有百万读者,也是百万兵。”当然也确实一度给总司令造成很大的麻烦,后世在总司令下台时,甚至出言非常不逊。
陈光良显然不会去和真正的‘权力’去碰撞,他明白‘暴力机构’的可怕性,他更多的是在于‘自保’而已,让自己不会轻易的被人拿捏和宰割。
更何况,他事业的核心区是在‘租界’,也就是地产和金融,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保障性;最后,便是他要打造的一支‘暴力机构’——安保公司、物业安保、车夫等。
总体说来,现在虽然不能说高枕无忧,但也有几分保障。
来到长江地产的写字楼,这家公司已经有二十八个职员,这些人至少也是接受过‘高级中学’教育(文员),大部分都是大学预科(大专)和本科,留学生暂时没有。
将郭德明、陆元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陈光良说道:“两件事:第一件事,我当初承诺拿出每年3%利润作为年终分红,你们财务部门抓紧时间核算一下,只算愚园路‘分期分层’的四批项目。”
郭德明点点头,说道:“好,多谢老板。”
陈光良笑道:“这是你们应该得的.核算出‘分红’总数后,你们两个高层各拿1成半,剩下的管理层再分四成,最后三成则分给职员。”
他算了一下,应该是310万的利润,那就是差不多93000的奖金分红。郭德明和陆元台各拿一成,那自然就是各约1.4万的奖金分红,两人加起来就是2.8万。
还有九个算管理层,分走总数3.7万,也差不多都分走一套房。
剩下的17个职员,则分剩下的2.8万,也是非常丰盛。
郭德明随后说道:“那管理层应该也要分两级,部门正职分多一点,副职分少一点;同理,员工也分两级,老员工和新员工。”
陈光良说道:“这个你们两人拿出方案来,另外吴经理是拿这边财务经理的分红,不要忘了!”
“好,不会忘的,晚点我们给您名单。”
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分红!
长江地产的老员工,都已经可以买得起房了。
当然,长江地产是提供了员工宿舍的,买不买随便员工自己决定。
接下来,陈光良继续说道:“第二件事,威海路那幅地皮,也该策划起来,首先要先划给我三亩地,我打算修建一幢花园别墅;而剩余的地皮,你们觉得如何开发是好?”
威海路的这幅地皮,就在‘太阳公寓’旁边,斜对面便是‘张园’,地理位置没得说,距离南鲸西路很近。
而陈光良要占地三亩的地皮(2000平米),自然是打算修建一幢‘婚房’,打造一幢真正的豪宅。
以前他总是考虑以后离开沪市,不要建什么商业大厦、花园住宅,现在陈光良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有时候不需要算得那么精细,毕竟他的财富增长速度很快,就算1948年前没有套现完,也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理论上是毫无问题的。
陆元台当即说道:“修建高档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