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阿弥陀经要解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8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8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8集 (第1/3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页: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这一段,蕅益大师以「方便、了义、圆顿」这三种功德,来赞叹「持名」的殊胜。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第「三」,把它作一个补充说明。

    附表三

    「持名一法─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关于这一点,我们总共分成三段,来解释这一个内涵:第一个,看善导大师的一个「问答释疑」,先看问:

    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当中,他自己设立了一个问答说:为什么「不令作观」?因为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当中,他强调的是「执持名号」,所以他自己就作了一个问答说:为什么在念佛当中,我们跟弥陀的感应道交有观想、观像、持名,为什么老人家不强调观想、观像,而是直「直遣专称名号」,要人家直接了当的「专称」,就是一心一意的称念弥陀的「名号」,这是什么道理呢?以下我们看大师的回答:

    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他的回答,我们分成三段来解释,看第八页的脉络分析。第一段当中,他说「众生障重」,到了末法时代的众生,他的身心世界,烦恼障、业障、报障特别的粗重。在这种身心粗重的情况之下,「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在这种粗重的身心当中,你的所观境,观想、观像的所观境太过于微细、太过于复杂;那你能念的心,如此的粗重,所以你一观的时候,你的心就会飘动、不定,那修观就难以成就了。

    「心粗」这句话,在唯识学倒是讲得很清楚。唯识学上说这个「心粗」,就是说这个心没有堪能性、没有堪能性。什么叫做「堪能性」呢?简单的说,就是这个内心当中的功能差了。比如说一只狗,它的堪能性比一只蚂蚁的堪能性强,狗的力量比蚂蚁大;一只牛的堪能性又超越了一只狗,因为牛能拉更重的东西。我们这一念心,亦复如是。有禅定的人这一念心,他这一念禅定的寂静心当中,他能够摄持无量无边的法门,他那个堪能性强;我们凡夫的心,堪能性弱,你要他想太多的时候,它就会躁动,因为你超过他的负荷。

    比如说一个小孩子,他只能够拿十公斤的东西,你要他拿一百公斤,就超过了他的负荷。我们这一念心也是这样,我们内心当中的心啊,末法时代的心啊,躁动不安。躁动不安,你要他去观想这么微细复杂的境界,就超过了他的负荷。所以你一观这个境界的时候,一超过负荷以后,就失控了,「识扬神飞」,你心就开始飘动不安;所以说这个修「观」就很「难成就」,很难成就,很难成就三昧。这里是讲出这个问题。

    那怎么办呢?「是以大圣悲悯,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圣」佛陀的慈「悲」,他知道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有这个问题,这个烦恼障、业障、报障的干扰太厉害了,所以「直劝专称名字」,在本经当中,他直接的告诉我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以这样的因缘,来招感临终的时候,「是人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然后往生净土。

    这当中有两个主要理由,「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第一个「称名易故」,就是说这个念佛法门,它容易达到专注,有这个专注力。这个专注力,基本上,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这一念心一个根本的方向,就是你要能够善取所缘境的相貌,你这一念心一定要取到所缘的相貌。比如说你修这个弥陀本尊相应,你一定要取到本尊的相状;或者取到他的名号;或者观想他的功德,取到他的功德,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总之,你这一念心要能够善取所缘境的相貌。

    这当中,这个耳根是最方便了,用这个耳朵来听声音。印光大师说:「不但摄心,最能养神。」我们也可以试试看,比如说你在佛堂当中,你用眼睛去观像,眼睛打开去取这个佛像,把这个佛像取下来以后,眼睛闭起来,在心中把佛像表现出来。表现不出来,眼睛再打开。七开八开,你就会觉得眼睛很累、很耗神。我们这个眼根,眼根不是很好用,眼根你用了一两个小时,你眼睛就开始累了。眼睛一累,你不休息,它就会出状况,这个娑婆世界的果报体就是这样。

    佛陀在《楞严经》当中,赞叹六根门头当中,虽然六根都能够回光反照、都能悟入法性,但是在娑婆世界的果报当中,耳根特别殊胜,它耐用、养神。你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二十五开悟,二十四岁出家。你看《灵峰宗论》的发愿文,他老人家修行不得了,他是拼了命干的。他念往生咒一天,月念几百万遍;大悲咒也是一样;拜佛也是一样。他开悟以后,那炽然的修行(到了中年三四十岁的时候),他刚开始出家的时候,他那个时候不念阿弥陀佛的:「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他认为说:我是一个禅宗开悟的人,我是修一佛乘的,怎么能够跟你阿公阿婆一样去念佛呢?

    到了有那么一天,生了一场大病,病得非常厉害。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说,那是个很特殊的病,它发动起来的时候,蕅益大师讲:「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卧,但含泪念佛而已。」你看看是这种境界。这大修行人他三界的果报要结束,最后一生的时候,无量无边的最后要算总帐的时候,所有的罪障都现前。这个时候,「七天七夜不能坐、不能卧,但含泪念佛而已。」我看到这句话很感动,蕅益大师他修行的时候,那种刚骨啊,会把这个病折磨到让他含泪念佛,那这是非常严重了。

    那一次以后,他就开始死心踏地,归依弥陀,万牛莫挽。后面讲到「跋」的地方,蕅益大师会讲了出来。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你的身体健康、气血旺盛、心情愉快,也没有人触恼你,身心都是在最好的状态,你说你要观想、观像,也是可以。但是你要考虑一个问题,真正的关键是你的法宝,是不是临命终能够现前,这是个问题。在临命终的时候,那个诸根败坏的时候,你内心扰动不安的时候,你要把你的本尊、把你所观的佛像现出来,看有没有办法呢?这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年轻人,小时候出家,也没什么罪障,身体也健康、气血也旺盛、烦恼也淡薄,你对「称名易故」,会没有什么感觉(呵──),没什么感觉。但是你要是生了一场大病以后,那个色身的折磨苦恼、头昏脑胀的时候,你会知道这个「称名易故」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啊。你这个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归依处,你会觉得:唉呀!这个「至简易、至稳当」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实用。所以这个地方,佛陀慈悲知道我们临命终有这种问题,所以第一个「称名易故」。

    第二个「相续即生」。称名易故当然容易专注、容易取得所缘境的相貌;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你还非得把所缘境保持一段时间,不是只是一剎那而已,相续力。这个善导大师讲出一个临终的标准说:什么叫做一心不乱?这两个条件:

    第一个成就无间念,第二个无后念。

    就是说你这个佛号现前的时候,念念都跟弥陀相应,这中间没有妄想插  进来,这叫做无间,无间念。第二个无后念,无后念就是说:你前一念在娑婆世界消失,下一剎那就在弥陀莲华化生。那你这一个念头消失以后,就再也不起三界的念头了,就是佛号以后呢,就是直接到往生了,无后念,后来没有起颠倒的念头。就是「成就无间念、无后念,谓之一心不乱」,善导大师是这个意思。

    在这种情况之下,成就无间念、无后念,那个佛号最容易相续了。观想、观像,我们也可能会一时相应,但是这个佛像要在心中,能够每一剎那、每一剎那的在心中显现,这件事情就不容易了。但是佛号容易相续。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所以善导大师他提出两个主要理由,就是第一个「称名易故」,第二个「相续即生」。所以「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这个地方是关键,关键在这个地方。这个念佛法门「念念相续,毕命为期」。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念佛法门当然是有正行跟助行的差别,你一方面执持名号,你也可以兼修大悲咒、兼念观世音菩萨,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正、助的分别。你不能说:我这个心中有无量无边的法宝,现出来的时候,每一个法宝都是同等地位,那你这种情况就是杂修了。就像蕅益大师说:「今日张三﹐明日李四。」今天念佛号念了几天,没什么感应,就换大悲咒;大悲咒没什么感应,就念地藏王菩萨。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也可能你念得不多,这个还不是重点;但是这个佛号在心中现前的时候,你内心的感觉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就是「这个是我真正归依的本尊」,你内心当中有这样的心情。当然我们也不妨修修护法,本尊、上师、护法。我们可以持大悲咒来破障,兼念观世音菩萨来灭罪,都可以;但是你内心当中对佛号,那是不能改题目,不能换来换去的。你念阿弥陀佛,念一念没有感应,诶,我换换观世音菩萨!你内心当中飘来飘去,那这个不能构成往生的。

    我前段时间读台中莲社的《念佛感应见闻录》,它里面讲到一件事说:台中有一个居士叫李清源(木子李,清净的清,根源的源),刚开始他是不学佛的,他同修经常参加念佛共修,他同修是很精进的,回来后经常劝他说:你要多念阿弥陀佛,这消灾、灭罪,临终往生净土。这个李居士刚开始不当一回事,不把佛号当一回事。

    有这么一天,这个李居士他开夜车,他是台汽客运的司机,开在台中县的一个山区,到了一个山区拐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