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 (第3/3页)

知。

    这样大的功劳,一般人都会将之给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而不会分润出去分毫。

    可结果现在,薛祥为了能把黄河治理好,却公然上了这么一道奏书。

    可见在功名利禄这上面,薛祥选择了干实事。

    自己给他的那些许诺,还有千古留名的机会,薛祥自然想要。

    可是相对于这些,他还是把黄河给彻底治理好,放在了第一位。

    这样的人值得信任,也值得人为之而欣喜。

    朱元璋很相信,依照薛祥在治河上面的能力,真的想要贪图这些名声和奖励。

    完全不用上这份奏书,可以采用不少的办法将黄河给暂时治理好。

    至少二三十年间,不出现什么问题。

    依照薛祥的年纪,到了那时黄河决口了,他早就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功成名就了。

    又有黄河早些年就经常泛滥的情况在,薛祥治河二三十年后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会怪罪到他的头上去。

    可薛祥并没有怎么做,这种品质很难得。

    “薛祥确实很不错。”

    朱标对自己家父皇的这个评价给予肯定。

    “只是……父皇,这事儿要如何做才好?”

    朱标自然也希望,黄河能够被彻底的束缚。

    可是黄河的泥沙,确实是个大问题,分外棘手。

    “要不……就按照薛祥所言,先暂时放缓修治理黄河的速度,从全国范围内,召集有才能之士,为治理黄河建言献策?”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个倒不必了。”

    朱标听了自己父皇的话,多少有一些意外。

    父皇花这么大的力气治理黄河,却不想着根治,这可不像自己家父皇的风格啊!

    “治理黄河泥沙的事,咱这边已经有了办法。”

    嗯?!

    朱标眉顿时围着一扬。

    惊喜又意外。

    父皇已经有办法了?这……父皇也太厉害了吧!

    怎么什么都懂?

    “想要治理黄河泥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什么黄河多泥沙。

    这是因为黄河上游经过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大雨冲刷很容易就将大量的泥土给带入到河里去。

    在更之前的时候,黄河的水也没这么黄,泥沙含量没有这么多。

    是黄河上游,也就是关中,以及更上面的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植被破坏的严重,没有办法保持水土。

    所以,想要减少黄河泥沙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就是恢复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植被。

    在那些靠近黄河,而且地势比较陡,不适合耕耘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

    多种树,种草,用树根,用草根来锁住泥土……”

    朱标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办法。

    只是这事儿耗费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如今这黄河的河床上,就有着大量的泥沙,河道清理也很困难。

    而且,就算是如同父皇所说那样,在上游大量种植树来减少水土流失。

    可还会有数量不少的泥沙,进入黄河河道,并逐渐的在河床上淤积。

    时间一长,河床还会抬高,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事儿,同样难以解决。

    朱元璋道:“这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针对下游河道清理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束水攻沙。”

    提出并实践束水攻沙的潘季驯,是一个极其有才之人,想到这样的办法来治理黄河。

    效果很好,成绩斐然,

    他的思路,其实就是通过一些工程,来制造一把超级大的水枪,利用水的强大冲击力,来把沉积的河床上的泥沙给冲走。

    为什么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床会有大量泥沙淤积,更上游的地方,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就是因为上游地区,河道窄,且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中的众多泥沙,来不及沉淀,就会随着水往东而去。

    到了中下游之后,地势平坦开阔,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变慢。

    河水里面所携带的泥沙,便开始沉淀。

    那么,若将河道变窄了,并在将在一些特定的关键地方,修建出一些工程,行束水攻沙之策,让水流重新快速流动。

    泥沙的问题不就被解决了?

    而这个办法,也很符合薛祥所追求的一劳永逸之策。

    虽然做不到如同都江堰那样,一旦建成,便可以万世沿用。

    束水攻沙的工程做好,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维修。

    可是,只要维修得当,用上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成问题!

    朱元璋这边亲自写信,将植树造林,以及束水攻沙,还有其余一些比较零碎的、他在后世所知道的治沙的办法写下,让人加急送往薛祥那边。

    相信依照薛祥的能力,在看到束水攻沙之策,是能够明白,也能够将之给做出来的……

    ……

    胡惟庸期待满满的等了两天,等来的消息并不是如同他所想的那样,同意薛祥提议,将朝廷的脸面以及朱元璋的脸面都给丢了。

    或者是让薛祥按照现在的路数继续修,对根治黄河的问题置之不理,采取掩耳盗铃的办法。

    而是说皇帝这边已经有了办法,给了薛祥指示。

    意外之后,禁不住心中冷笑。

    朱元璋他懂什么治水?也敢在这等事情上瞎指挥?

    且看今后,他在这事上丢多大的丑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