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搅屎棍 (第1/3页)
哈梅林和束龙完成沟通的位置在十号弯后的小直道上,这里顶着逆风的推进让束龙在没有DRS的情况下,把尾流的效果给拉到了最大。
十一号弯一个晚刹抢入内线,跟勒克莱尔强行完成并排,但束龙却没有忙着完成超越,反而牢牢地占据住下一个弯外线的位置,逼迫着勒克莱尔先行在更短的行车线路上进入十二号弯。
其实想要在这里超车,外线抽头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十二号弯是一个向右的长弧度弯,束龙大可以凭借更好的轮胎性能在外线更晚的刹车,在拉满足够入弯角度的同时凭借十二号弯的内线优势占据身位领先。
但是!
十二号和十三号组合弯之后就是全赛道最长的DRS大直道,判定DRS使用权的那根检测线就位于十二号弯的弯中位置。
束龙选择卡进十一号弯的内线,就是为了堵住勒克莱尔向十二号弯外线偏移的可能,逼迫他去率先撞到那根DRS检测线。
这还没完。
后面的DRS大直道根本就不是束龙选择的超车位置,他想要超车的点其实就是十三号的长加速弯这里!
如果只是单纯想吃到勒克莱尔的DRS,束龙大可以在这里什么也不做,两人之间的车距本来也就不过0.6而已,哪怕只是按部就班地跑,十三号弯后的DRS长直道他也能稳稳地获得足以超车的尾速。
可这个收益实在太小了,只是刚好能满足超越勒克莱尔的条件而已,一旦过了十四号的回头弯,束龙马上就会被法拉利在发车大直道上用DRS反攻。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他不在第一个DRS区超车,将超车点选在十六号弯之后的第二个DRS区,基本上就可以匀出差不多一整圈的时间来巩固自己的优势。
但是束龙等不起这么久。
在下一圈的一号弯,可以确定小红牛有八成的可能会在这里直接与出站的维特尔相遇。
如果选择那个最稳妥同时也是最平庸的方案,到时候束龙很有可能就会直接面临被两辆法拉利夹击的局面
万一节奏在这里被拖住,那么束龙很有可能还要受到来自身后迎头赶上的维斯塔潘持续的威胁。
风险越高收益自然也就越大,几乎就在哈梅林那边提出了进攻指令的同时,束龙的脑袋里就根据现有的地图数据及时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超车计划。
十三号弯在赛道中的地位很特殊,因为后面衔接的就是最强调赛车最高速度的直道,所以对于这个弯道的理解也和寻常弯道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攻克一个弯道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尽量在最大限度确保弯后直道加速的情况下,选择最短且最直的线路。
核心在于确保弯后直道的加速。
不同点在于十三号弯倾角不小,而且弧度很大,整个弯道都可以看做是弯后直道加速的一部分。
在这里的重点非但不是寻求最短最直的攻弯线路,跑得太极限了反而会损失加速的距离,关键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弯道的长度在进入直道前就给自己争取到足够的速度优势。
这些东西勒克莱尔都清楚,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车队给他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拖延束龙的推进节奏,但现在下一段自己会被DRS进攻已经成为定局,他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收紧他与束龙在弯后大直道上的尾速劣势。
于是在进入十三号弯的过程中,勒克莱尔非常坚定地把自己的行车线向着弯道的外侧挤压了出去。
这个动作明摆着就是告诉了旁边的束龙——你要么冒着单侧轮胎上草失控的风险就在这硬怼,要么就态度软化一些稍微松一脚油门,然后大家一起和和气气地利用外线加速。
反正后面的直道上也能超过去,何必在这里那么拼不是吗?
束龙确实让了,但他为的就不是什么和谐发育,反而转头就是一个交叉线切入了内线!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问题,在当今DRS规则下的赛车时代,成功率最高的超车方式是什么?
当然就是在规则允许下的DRS超车啦废话!
轻松且低风险,只用在方向盘上按一个按钮接着油门焊死,被进攻的赛车甚至很多时候都会理性地选择不去做多余的防守动作。
但束龙觉得还有另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