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惹纨绔 >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3/3页)

,荣和帝一想便知他在觊觎什么,只怕路上一直在“仁厚”的还不是康王。

    江澜察觉到,明明这群人多的是要毁掉她的心思,可自打她一进来又忍着没发作。火候不够那就再加些。

    站着这么多心中有鬼的人,总有急着出头的人会上钩。

    “皇上,如殿下所言,民女昔日所为是受李魏荣威胁,为保性命只能听从,民女只是助他暗中查探问出实情,从未栽赃陷害,若有制造冤假错案之嫌皆因无知,请皇上明察。”

    江澜从前从李魏荣那里知道,荣和帝对于李魏荣的一些查案手段并非全不知情,就好比她这个妖女的存在。但荣和帝一直没过问,摆明是个默许态度。

    但他并非京城的权贵,行走于市井和朝堂中,而是在重重宫墙的保护里,能从李魏荣那里听回来的只有奸臣叛徒之说,不会知道江澜早就在洛京“享有盛名”。

    可在曾对锦衣卫闻风丧胆的一众朝臣里,这番话无异于一把火。

    “此话分明和当日李魏荣抗旨一样,抵赖不认。”有人出列质问道:“锦衣卫行事向来隐秘,不择手段,用过什么法子查案断案谁能得知?你这些理由实在牵强,如今也死无对证。谁还能作证你从未沾染?”

    江澜正好跪直了,带着挑衅的目光冲这人而去,瞬间就直抵对方内心,唇角顿时勾起一瞬即逝的冷笑。

    不出所料,这言之凿凿的人只是嘴硬,内里交织着怯懦和权欲。江澜从前在诏狱见过这种角儿,死到临头还大喊着一身傲骨。权欲给了他对生的妄念和对抗的勇气,他们总会越喊越大声,喊着所谓的“忠义之心”去掩饰恐惧。

    有出头鸟,就会有借了胆量的第二人。

    左都御史王济林位列群臣之首,沉声道:“皇上,此女先在叛贼手下隐藏多年,行踪和过往一概不明,事后又突然叛离锦衣卫换得求生机会,摇摆不定,城府极深,断不能留。”

    王济林开了口,原先还在观望退缩的人顿时士气大涨,一同声讨锦衣卫的大逆不道,行事狂妄,用以印证江澜非死不可。

    满堂朝臣几乎跪了一半,宁王赵庆瑜觉着风向稳妥才插一脚,忧心道:“父皇,此人诡异,皇兄和励安侯却将这般罪人留着还带回来,为她谋求生路,居心叵测啊。”

    康王掩在朝服中的手开始出汗,群臣声讨如此,自己的人也不好出面成为眼中钉。江澜去鬼门关绕一圈才站到这里,难道就讨一个热闹的死吗?如今别说出面保她留她,挨着站都感觉自己也在挨骂。

    无奈懊悔之际,赵庆瑨脑海中突然寒光一闪。悬崖勒马为时未晚,若当下及时转变立场,提议处死此人……

    他撇了一眼谢君乘,不禁一怔,方才还一直对美人垂涎三尺的人,此刻却和江澜一样,被疾言厉色围着也一点不见着急,置身事外地沉着脸,平日印在脸上如影随形的浪荡丝毫不见。

    这混账对江澜这么上心,现在还不吭声,到底是自信能保得住人,还是被这场面吓傻了?

    台阶之下又让鲜艳的朝服铺满,一身白衣半绾长发的江澜跪在声讨之中,格格不入。荣和帝皱眉凝视那诡异又清丽的一抹素色,想起的李魏荣也曾这样,扛着唾骂和算计踽踽独行,为他揪出诸多不轨之心。

    他回想刘昆日前所说,锦衣卫一经裁撤,朝臣皆是松一口气,再不担惊受怕,此女说到底本也不在锦衣卫之列,罪不至死。锦衣卫的冤孽账已经够多了,实在不必再添一笔。

    如今看着台下声势,荣和帝终于回味过来,原来他们对天子麾下的人竟如此憎恨惧怕,怕到要赶尽杀绝。

    李魏荣出逃,荣和帝当时面对山崩一样的弹劾与民怨,为了表态,就先下旨将留京受审且证据确凿的杀了一批,余下的羁押候审,连番举措已经足够笃定强势。

    赵启突然有一股没由来的唇亡齿寒之感,心里想,他们如此斩草除根,连一个弱女子都不放过,其实恨的到底是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