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惹纨绔 > 第七章

第七章

    第七章 (第1/3页)

    周围鸦雀无声。

    江澜遗世独立般直视荣和帝,终于等来他心中的忌惮、猜疑、心虚和隐隐发作的愠怒。

    李魏荣惹回来的火终于烧到他心里去了。

    江澜平静地疑惑道:“敢问各位大人,锦衣卫只听皇上命令,一应调度行事皆有制度可依,缉拿刑讯的皆是不臣之心。诸位大人方才口口声声说,锦衣卫不择手段,无人可知,是说我朝律法形同虚设,还是指责皇上构陷忠臣?”

    此话一出,那些心虚像火药桶被点燃了引子,刚才还在言之凿凿的人全都怕这火药炸在自己手中,忙不迭地表忠心,顾不上继续讨江澜的罪。

    一直安静励安侯突然哈哈一笑,交握双手往左右转了转身:“诸位大人,皇上还没有说话呢,区区几句,怎就惹得你们又唱又跳,演这一出忠心不二的戏。”

    有人深感被羞辱了,愤然指责道:“大殿之上,小侯爷休要在此胡言乱语,拿朝堂当民间戏台子。”

    谢君乘挑眉看向这人:“难为你还能想出‘民间戏台子’这般委婉的词。”

    那人分明想骂的是励安侯把拈花惹草的做派带到朝堂中,都恼羞成怒了,话到嘴边还顾着读书人那点体面。

    “你……”这人满脸通红,偏偏左右都没人敢帮腔。谁不知道励安侯的做派?这会儿谁再敢说他,也是讨几句有辱斯文的话罢了。

    荣和帝似乎终于听得不耐烦,喝道:“好了!你再胡来,朕赶你出去。”

    谢君乘抿嘴站好,玩味的目光向江澜投过去,顿时一凝。江澜也在正抬眼看他,眼角似有若无的笑意转瞬即逝。

    台下也顿时一片安静。荣和帝这句根本没实质的谴责,听着像一如既往对励安侯的宠爱,却让气氛变得意味不明。

    王济林到底比下边的人更沉静几分,只回首看了一眼,压住身后的手忙脚乱,还是站得住立场:“皇上,此人妖言惑众,公然挑拨君臣,不轨之心可见一斑,望皇上三思。”

    江澜借刚才那一下对视,看到王济林的怨。可她记得李魏荣行事狂妄,也从没动过都察院的大官,王济林和李魏荣怎么会有私仇?

    把锦衣卫逼上绝路的那桩冤案中,惨死之人是进士出身,当时正凭一身才学声名鹊起。江澜只从李魏荣的只言片语中知道这些,至于那人被审问情形具体如何,她没经手就无从得知。

    而看到王济林波澜不惊的面具之后隐藏着仇恨,江澜恰恰有了猜想。

    今日正好要翻起这桩冤案。王济林这一眼来得巧。

    “皇上,民女还要揭发一桩冤案。”

    这一片死寂中似乎没人敢发声和出气。王济林面朝皇帝拱手正要阻拦,却听身后已经传来铿锵有力的声音。

    大理寺少卿陆庭仲撩袍跪下,“皇上,臣以为,此人身上疑团重重,还满口胡言,意图不明,当收押严审。”

    “陆大人,这案子当时可经了大人与刑部侍郎的手,如今这么急着将我关起来,心虚吗?”江澜侧身看向刑部尚书陆仪,“尚书大人,令公子当日的疏忽,大人会不会心中有数?”

    陆仪脸色森热,只冷冷瞥了一眼,并不理睬,但心虚和害怕在江澜眼中一览无遗。

    “皇上,关于此案,臣有本启奏。”副都御使元铮出列,呈上一份奏本,正等着荣和帝的意思。

    元铮一出来,陆仪只能强忍轻叹。王济林蓦地回头看了元铮一眼,那藏于沉静神色中的埋怨和不满,让江澜意识到,元铮与自己不谋而合。

    来得巧。

    三法司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被一一被拎了出来。赵启听着四面八方传上来的话,正揉着眉心不知先从哪里听起,半晌才回过神来,把下面这个无人敢接话的摊子扔给了首辅周晖宜:“阁老怎么看?”

    周晖宜一直静观事态,不发一语,这才缓缓站出来,“回皇上,都察院既然行监察之职,副都御使为冤案有备而来,且事关重大,且听元御史一说。”

    荣和帝抬手比划,示意元铮将奏本先呈予周晖宜,

    殿中的铜炉吐出青烟,在半空凝作明明灭灭的雾霭,转瞬又散于静寂中。

    元铮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